“你爹气坏了。”林氏开门见山,拉着时月坐下,而她借着烛火安好纺车,摇动转杆。
伴随着“吱悠吱悠”的声音,古老的纺车慢慢转起来。
凌乱的蚕丝一点点送进纺车,另一头出来时,已成了丝线。
“宁大人自鲁国回来,鲁公要求咱们附庸,称臣朝贡。”林氏说着,左手控制着纺车的转速。
时月盯着她纺纱的动作,有些心不在焉:“嗯。”
现世里,时月被曾祖母抚养过一段时间,那时她就是伴着怎么也转不完的“吱悠”声,度过了好几年,还怪怀念的。
林氏眉间染上愁苦:“几万卫人拿命保卫的,可不是一个受他国插手的傀儡政/权,他不是故意拿你出气的。”
时月的注意力被拉回来。
那天将她饿得胃疼的宴,好像就是为了迎这位宁大人回来。
她记得从前读史书,孔先生觉得“卫人多君子”,印象中这个国家很小、很破,没什么名气。
却奇迹般苟到秦皇一统天下后,直到末代卫君被秦二世废黜,九百余年的历史才算画上句号。
如今看来,正是卫人多君子,连林氏这样的女子也通晓大义,才支撑它一苟九百年吧。
时月点点头,没把李丞相的恶言放在心上。
林氏松了一口气,说:“娘拿了一些饼子让你大哥带去军营,他十日一休沐,下次回来都要入春了。”
她像个寻常母亲般絮叨着:“娘的月儿长大了,从前你觉得你父偏心燕玉,现在也会记得他食菽肠胃不和了。”
林氏欣慰地笑:“等你爹想通了,会念起月儿的好的。”
纺车“吱悠吱悠”地转,林氏纺好的纱已经很长了。
“娘。”时月无所谓地说:“阿爹对我有偏见,罢了,有阿娘和哥哥就好,谁管他?”
林氏嗔怪:“父女间哪来的偏见,只是你从前爱挤兑诗兰和燕玉,你爹看不得你欺负弱小。”
欺负弱小?
李诗兰或许是懦弱的,但说李燕玉弱小?
时月想起今天李燕玉的添油加醋,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应该怼她一顿才对!
“咔”一声,纺车忽然停了,纺好的丝线也突然断开!
林氏放下纺锤,有些烦躁:“这繀[suì]车又坏了。”
她上下检查,鼓捣了半天,修不好。
“你一直学不会纺纱,娘今晚还想教教你。”林氏放弃了修理纺车,掸掉身上的碎丝,想叫仆妇把纺车搬走。
“罢了,月儿也得休息了,那娘先走了。”
她话音刚落,天边就响起滚滚的春雷。
林氏望了一眼,说:“春来了,今夜要下雨的,记得叫下人闭紧窗户。”
“娘。”时月拉住林氏的袖子,捡起掉在一边的零件:“我试试。”
她捡起的零件叫锭子,是纺车上一个把纤维捻在一起的部件。刚才故障是因为锭子突然卡住,带动锭子的大转轮却没停,就导致纺好的丝线一再绷紧,最后绷无可绷,断了。
时月将锭子装回去,又调整其余部位,慢慢转动纺车,它又能工作了。
林氏脸上一喜,‘咔’一声,锭子又掉了出来!
时月捡起来,锭子呈上粗下细的形状,细的那头插在纺车里,高速转动时由于上下重量不平衡,细的那头就很容易跳出来。
锭子细头上有不少划痕,看来这架纺车经常跳锭。
她记得曾祖母用的锭子是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形,中间肚子上还开着沟,转动时丝线就不会上下乱跑。
林氏安慰:“它常这样,明日请个木匠来修就好,月儿,没事的。”
“阿娘,你明日找个手艺好些的木匠,带点木料和刨刻的家伙什。”时月指着锭子:“这东西要改,否则慢慢摇还好,一摇快了,它就会掉出来。”
林氏连连点头:“对对!慢慢纺时就好好的,一摇快些就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