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先生做,边做边记。”时月说道,但她可不会浪费时间教他们,前几天新砌的砖窑好了,她得去那里瞧瞧。
时月朝门外道:“银杏呀?”
“哎!”随着一声脆生生的应答,银杏和厨娘出现在门口。
“来。”时月朝她们招招手:“别怕。”
这里是孙氏商社提供的一个学习场地,位于繁华的内城。有三间黄泥大屋,被一个很大的院子围着,院子开垦成了菜园,角落拘着一群黄绒绒的小鸭子。
满满一屋子士兵,银杏和厨娘有些拘谨。
还好时月早有准备,特意从李家抽了四五个家仆,侍弄院子兼维持秩序,免得两个女人被欺负了。
“你俩教他们吧,我去砖窑看看。”时月把教学重任交给了两人。
今天这些伙头兵要学习的不止保存酵母,还有做干粮、豆腐等。
时月离开了,银杏咽了口唾沫,拿起一把勺:“首先用勺……”
时月的脚好多了,但依旧不能走快,孙子敬借了架牛车给她,赤金则送来了个小徒弟。
赤金的小徒弟真的很小,据说才十四岁,满脸稚嫩。
他叫黑铁。
时月初闻的时候都惊呆了,这是什么金属三人组?谁给取的名字!
小黑铁赶着牛车,说:“惊先生清早就把泥送过去了,殿下让司造处的黄大人跟着您。”
时月问:“黄大人?”
“是啊,黄芮大人,咱们卖去齐国的盐耙,就是这位黄大人做出来的。”
砖窑起在濮阳城外,离西围里不远,但一来一回需要很久,等时月到的时候,已是快中午了。
砖窑是一个巨大的圆拱形建筑,时月叫人起了两个,大的比一间房子还大,目前还没建好。
小的只有一人高,时月今天要试的就是它。
黄大人带着砖瓦匠们迎上来:“姑娘。”
时月和慕容野还没成婚,朝中认识她的人称一句‘姑娘’,或是‘时先生’。
惊跟他四叔守着两堆泥,时月先去看了泥的成色——以往卫国烧砖或瓦,都是用易得的黄泥、红泥,这两个粘性好,但堆烧后容易破裂。
这也是瓦片那么脆的原因,想要做韧性好的瓦,必须要用沙子少的老塘泥。
“不错,挺好。”时月捏了捏那些灰黑色的塘泥,赞道。
“辛苦先生了。”时月对两人点头,惊的四叔得了贵人夸赞,也憨厚地笑了两声,紧张得直搓手。
惊推脱道:“小人不敢,这些塘泥是四叔和乡亲们下塘去采的。”
他没有居功,四叔连连摆手:“挖点把泥,不掏劲,不掏劲!”
时月还是结算了他挖泥的工钱,并且告诉他砖窑还需要很多很多泥,请他再找乡亲们挖。
他连连点头:“中,中中!俺回去让大伙都去拾捣那大池塘子!”
采上来的泥需要晾干,拉来砖窑后又需要加水,然后赶着牛不停地踩,直到把泥和水融合在一起,这个过程叫炼泥,能增加砖瓦的密度。
砖瓦匠看得惊奇,以往他们都是采来泥就用,完全没想过将它们捣实。
时月又问:“各位师傅,将家里的坯模带来了吗?”
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只有几个人出列了:“这是小人们用的坯模。”
制砖需要坯模,但他们拿出来的一家一个大小,厚薄也不均匀。
时月将这些扔在地上:“这些以后不用了,卫国从此刻开始,要烧制统一大小的砖块、瓦片。”
这当然是为了统一建筑标准,方便以后把控工程的质量。
砖瓦匠们似有所顾忌,时月说:“大家不必担心,新的坯模会由官府发放,你们只管学最新的烧造技术。”
塘泥需要踩整整半天,时月一直等到了日近黄昏,才得到第一批坯泥。
新的坯模有两大类,六个标准,砖和瓦各三种,砖的坯模自不用说,就是木板订成的长方体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