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媳妇日常_作者:华卿晴(12)

2018-03-15 华卿晴

  “你家小孙女的面相,我只能讲到这里,让你们有点底。”

  “若你还要我讲下去,那么,就不是铜子儿封的红封。至少,得一两二钱银子起步了。”张李氏的脸色,不带一点儿的玩笑之意。

  胡寡妇听得二十四文钱的红封时,先是面色不喜,可听到后面起步就一两二钱银子时,又是满面红光。

  对于张李氏的神神道道,凤凰村里的村民人人皆知。

  当然,人人也是信服的。

  张李氏是外地人,听说是从北方逃难来的。

  她来凤凰村后,直接就去了张氏族长的家中。给张氏族长奉上了二两银子,言明带着她的嫁妆,嫁进张氏为儿媳妇。

  当年,这事情是哄动了整个凤凰村。

  原由嘛,也挺简单的。

  张李氏摆在明面上的嫁妆,就是一套用金子打造的头面手饰。

  这等东西,哪个农户嫁女时,会舍得陪嫁这般丰厚的嫁妆啊?而娶媳妇,娶得是嫁妆丰厚的媳妇,张氏族里凡是有适龄儿子的人家,是人人乐意呀。

  凤凰村是几个姓氏聚居,共九十五户人家。杂姓有二十家,张氏却是主流,有七十五家。

  然后,在张氏盼着成婚的儿郎们的各种摩肩擦踵中。张李氏在张氏族长家中,是办了一场小法会,请来了一只蝴蝶。

  这只蝴蝶为媒,引着张李氏到了张大郎的家门口。

  张大郎小时候亲爹被征了兵役,走时他娘怀有身孕。待过了几个月后,有消息传来说他爹战死。他娘动了胎气难产是一尸两命。

  张大郎就与祖父祖母相依为命。要说来,张大郎家中也是磨难不断。张大郎是一个勤劳肯干的孩子,当然,穷人家的娃娃早当家嘛。

  农活、帮工,啥能挣钱,张大郎就一定去劳作。张大郎盼着家中一天一天好起来,奈何天不从人愿,在张大郎十五岁那年,又征兵役了。

  张大郎的祖父哪能让唯一的孙子当兵,那不是要他家成绝户吗?

  于是,张大郎的祖父去服兵役了。

  一年一年,张大郎的祖父是半点消息也没有。

  在张大郎二十岁那年,他祖母病逝了。

  原本幸福的张家就剩下张大郎一个人。然而,不幸还没有离开。

  一天,在给锦城县的大户帮工修屋时,张大郎从屋梁上摔了下来,还摔成重伤。大户给了些汤药费,张大郎药也吃了少。大夫治好后,他就成为一个瘸子,还时常咳嗽头疼。总之,重活干不成了,用大夫的话讲,就是赖着活一天,算一天。

  在张李氏宣布,要嫁给张大郎时,张氏族中一片哗然。

  “你这是何意?莫不成,是想谋了张大郎家的十亩田地?”张氏族长当时是在凤凰村众人的面前,怒喝这话的。

  张李氏当年却是面色平静,回道:“天定姻缘的牵灵法,是我祖传密法。我与丈夫当有一子,可承继门户。”

  “张族长,话可是不能乱讲的。”

  张李氏唬脸时,张族长真吓了一跳的。

  因为,张李氏到他家时,不光送了二两银子,还是露了一手利害剑法的。

  那等江湖传说里的高人嘛,张族长是凤凰村的村长,自然在衙门里听说过一些小道消息。特别是某些被朝廷通缉的要犯。哪个都是手头会真功夫的呀。

  像是那些与他交好的衙役,大家一起喝酒时,吹嘘吹嘘的,总有人胡咧咧。

  “……一言不合,灭人满门。”

  “……刀剑相向,取人头颅。”

  “……”

  张族长是自己脑补了许多的往事,把自个儿吓着了。

  然后,张李氏就是顺顺利利的,在张族长做了高媒的情况下嫁给张大郎。

  两年后,张启出生了。

  五年后,张大郎病逝了。

  当然,不是没人怀疑些什么。不过,张启越长大,那张脸越像他爹张大郎,父子俩跟一个模子似的。

  什么风言风语自然在真相面前,消散于无形了。

  张李氏凭着神婆本事,守了寡,也守住了张家的十亩田地祖产,更是好好的养大了儿子张启。

  第6章

  龙凤十年,四月十五日。

  胡寡妇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孙女,让胡寡妇这亲奶奶给取名为胡妮儿。

  张李氏和白大娘在胡家一人得了一个鸡蛋,算得谢礼。至于红封嘛,就是用红纸包好的,白大娘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