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对她来说,也够了。
于是,她故意发出了些声响,引得薛端兄弟和齐师爷都往她这里看。
然后,她也没有故作娇羞,而是大大方方地给几人见礼:“给姨夫请安,给二叔请安,见过这位先生。”
无论是薛端还是薛直,都想不到她会来这一出。他们以为,她也就是暗中看一看而已。两人脸上是真真切切的愕然。
齐师爷只觉眼前一亮,红梅冷香在这一瞬间都变成了背景。而眼前这个女子,就是那画中人。
直到佳人一笑,飘然远去,他才堪堪回过神来,竟觉得脸颊有些发热。
“咳,齐某失礼了。”
薛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忙道:“齐先生言重了。先生,这边请。”
“请。”他明显有些魂不守舍了。
薛端与薛直对诗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
——果然,这大家闺秀对齐师爷这样的书生的杀伤力,难以想象的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待到赏画的时候,齐师爷才勉强打起了精神。
薛端也不再吊着他,开门见山地询问道:“齐先生觉得,方才那位姑娘如何?”
齐师爷先是一怔,继而精神一振,反问道:“不知学兄何意?”
薛端捻须笑道:“实不相瞒,那是我的外甥女。因着在宫中做了几年女官,耽误了花期。内子一直想要替她找一个可靠的人,以托付终身,但总也没有合适的。那日,我提前了齐先生,内子便上了心,问了我那外甥女的意见,这才请了齐先生过府。隐瞒之处,还望海涵。”
“言重了,言重了。姑娘家的终身,自是要慎重一些的。”此时此刻,齐师爷哪里还生得出怪罪之意?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把雅致与高贵结合的如此完美,一举一动,自成章法又落落大方,礼仪周全却又并不刻板。
只是……
“不知贤外甥女,意下如何?”
薛端笑道:“她既然愿意出来见先生,自然是对先生有意的。”“妈, 您是说……元春表姐,要嫁给杨知府的幕僚齐先生?”
纵然这辈子的事情已经改变了这么多,可是元春居然要嫁人,还是嫁给一个不入流的幕僚, 仍是让宝钗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难以置信。
倒不是她看不上幕僚的出身, 只是在她的脑子里, 元春可是贤德妃呀!当年贵妃省亲, 多么的煊煊赫赫,让衰败的贾家再次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虽然很快, 就又败落了。
但记忆力嫁给了天子的女人, 突然要嫁给一个小吏, 宝钗一时之间, 实在有点儿接受不能。
薛王氏不知道她的心思, 笑眯眯地说:“齐先生虽然已经娶过一个了, 但前面那个也没留下儿子, 只有两个女儿。等元春进了门, 生了儿子,里里外外的, 还不是她说了算?”
她见宝钗的脸色有些怪异, 以为她w是再为元春不平, 解释道:“不是妈不想给元春找个没成过亲的, 但元春都那个岁数了, 除了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泥腿子, 上哪儿去找年岁匹配的?难不成,还要让元春拿嫁妆去填补夫家?”
“妈误会了,女儿只是没想到, 表姐突然就要嫁人了。”见母亲想岔了,宝钗急忙解释。
而且这会儿,她也转过弯儿来了。上辈子元春虽然做了贵妃,却年纪轻轻就去了,据说还是小产之后病故的,死后连个谥号都没捞着,可见圣人对她的凉薄。
而这位齐先生,听母亲说,对元春表姐可谓是一见倾心。相信以元春表姐的手段,会把这最初的惊艳慢慢变成深情的。
这样一想,似乎给天子做妃嫔,还不如给个小吏做大妇。
只不过,怕她那好姨妈不这样想。
“妈,这门亲事,姨妈同意吗?”
婚姻之事,自古以来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父母不同意,他们这些亲戚有再好的人选,也都白搭。
薛王氏用汤匙撇了些红枣乌鸡汤送入口中,这才冷笑了一声,道:“她同不同意,又有什么要紧?只要政二老爷同意了,便是父母之命。”
“那他会同意?”宝钗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薛王氏笑了,她放下汤碗,示意鸽子收走,一边拿布巾擦手,一边对女儿道:“傻孩子,荣国府如今哪里轮得到政二老爷做主?赦大老爷有的是法子让他同意。”
宝钗一怔,也笑了。
她是受前世记忆影响太深了,忘了如今的荣国府,可是大房的天下。
眼见这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宝钗抛下担忧,就只剩下替元春高兴了。她拉着母亲,兴致勃勃地问:“婚期可定下了?表姐是回京城出备嫁,还是就在金陵出门子?贾家那边怎么说?谁来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