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颐听了,心里偎贴的成一汪温水:“傻姑娘,要护也是我护着你和孩子吧!”
李应茹扑哧一声笑出来:“你可打不过我!”
周颐摸摸鼻子:“男子汉,大丈夫,立世靠的是脑子,又不是武力!”
李应茹笑得更大声了:“是啊,不然你怎么会想到给温大人写那样有一封刁钻的书信!”
说到这里,周颐便忽然冷了脸色:“四姐出嫁之前我说了,一定会护着她,成为她的依靠,现在她这么痛苦,我怎可什么都不做!且看温大人如何回应吧,若是他们还一意孤行的让温新纳妾,那我也没什么好客气的了。”
李应茹看着周颐,眼里直冒星星,她的丈夫如此有担当,体恤女子,何其有幸!
原来当周颐听李应茹说了六丫的事情后,没办法再回去,便当即就在马车上刷刷的给温曲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应该在他们出京城没多久,就到了温曲手上了。
在周颐和李应茹谈话的时候,温家的气氛却并不那么和谐。没错,那封信在周颐出城没多久就到了温曲手里。
温曲是那种典型的封建男子,后宅之事他全不过问,一切全凭温夫人操持,所以温夫人向六丫和温新漏口风说要给温新纳妾的事,因为是温夫人在周颐他们出京城前一天才提出来的,所以他根本就还不知道动静。
接到周颐信的时候,他还在瀚霖院里,当看到落款为周颐的信封时,心里大感奇怪,周颐当天回乡祭祖他是知道的,不光他知道,大半个朝廷都知道,毕竟现在周颐随便做点儿什么动作,都有的是人去观察分析。
周颐给他写信做什么?有什么话走之前或者回来后再说不就好了。
温曲疑惑的拆开信封,通篇读完,周颐的言语非常客气,只在信末淡淡写道:“两苑多美人,温大人多年一心为朝廷,以致后院空虚,子嗣单薄,听闻温夫人有为温家开枝散叶的打算,温夫人不愧出自耽美书斋,家母听闻,汗颜以对,她老人家表示,虽自己无法做到如温夫人这般贤良,但周家与温家乃儿女亲家,温夫人如此忧心,她也甚为忧虑,冥思苦想之下,殷切叮嘱于我,可从两苑择二三美人,与温大人红袖添香,闲时为温大人解语,碌时助闻夫人操持中馈,更可解温夫人开枝散叶的烦忧,此乃一举三得之美事,余听闻,也觉此法甚妙,若温大人有意,可来信告知,余定不负所托!”
温曲看了这封信,只觉得莫名其妙,这都什么跟什么,他什么时候说要添美人了?夫人要为温家开枝散叶?什么时候的事儿,他怎么不知道?还有夫人何时这么大度了,年轻的时候他也偶尔升起过纳妾的心思,但夫人便使小性,整整一个月没和他说话,温曲到底是端方君子,又和温夫人互相扶持着走过来,见温夫人如此难受,便歇下了纳妾的心思,与温夫人举案齐眉,日子久了,也觉这种淡如水的生活虽不如别人左拥右抱来的刺激,但也更为平和温情。
年轻的时候都没纳妾,现在都老了,还想什么美人?
直至下衙,温曲都是满腹心思得不到解惑,一直到了家中,他直接问温夫人:“夫人,你在想些什么?咱们都老夫老妻了,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不是挺好,为什么生出要帮为夫纳妾的心思?”
温夫人听了,也睁大了眼睛:“老爷你在说些什么?我何时说过要帮你纳妾了?”
“你没说过,那为何风声走漏到了周家人的耳朵里,周颐给我来信说,若需要,他可从两苑择美人!”温曲说到这里:“没成想夫人你竟如此大度,老夫原以为你小性,是为夫误会你了,不过这样的家事何须让周家知道,要真想添人,你自己在京城找就是了……”
温曲还没说完,温夫人手里的茶杯便掉在了地上,发出好大一声响:“老爷,你是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莫不是你起了纳妾的心思,现在竟还推到我身上?”
“你没有?那这是怎么回事?”温曲见温夫人的面相不似作伪,疑惑的将手里的信递给了温夫人。
温夫人揭过一看,脸色顿时一阵青一阵白,将信拍在桌子上,气得直哆嗦:“好啊,我刚刚说要为新儿纳妾,她就回娘家告状了!我就说乡野的女子娶不得,她如此善妒,容不得人,莫非咱们新儿以后就守着她一人?她已然占着嫡妻的位置就罢了,现在竟然连纳妾都不许了,如此霸道,谁家儿媳如她这般?还有这周家,我给新儿纳妾,他们有什么立场来管,自古以来,有本事的男人纳妾都是天经地义之事,他周颐就算再能干,手也未免伸得太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