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河不止招自己儿子喜欢,其他小孩儿也喜欢他。
但是这会儿,九殿下进来了,他一来,小孩儿们拿着小馒头就老实了,坐在一边,警惕的看着九殿下,仿佛他下一秒就会冲上去抢走他们的小馒头一样。
赵仁河哭笑不得的将孩子们放在那里继续玩儿,自己拉着九殿下去了书房,在那里,跟管家,王旭,他们四个一起玩起了牌。
这一年,新的家园,新的环境,新的一年开始了。
正月十五之后,丁大力回来了,同时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四房的人因为没了三个大男人,四房老爷过年带着妻子去了岳父岳母那里,结果路上遇到了山匪,全都没了。”
赵仁河张大了嘴巴:“啊?”
“五房也是拖家带口,但是过年放烟火,烧着了自己家,一场大火,连人带房子都成了灰烬。”
赵仁河都傻眼了!
这也太倒霉了!
不过二月二之后,九殿下又去了兵营,赵仁河则是趁着尚未开化,开始组织人手,修复农具,另外,他还买了不少耕牛,并且改进了农具。
南方的水田没办法,但是北方的旱田,一马平川,两头牛,拉着改进的六头犁,上头加一个撒种子的漏子。
后头加个合犁,从开垦,到撒种子,到填埋,一气呵成。
速度超级快,这种组合的耕犁首次出现,赵仁河试验了好几次,才算是最后定型。
他忙着春耕的事情,九殿下忙着军营里的事情,辽阳大营的人只有一万多点。
在明朝的时候,辽阳大营是辽东都指挥使司。
明朝洪武四年,明太祖在辽东设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将定辽都卫改为辽东都司。
治所在定辽中卫,辖区相当于赵仁河前世的辽宁省大部。
洪武十年,府县都罢黜,只留下卫所。
从那以后,明英宗正统年间,因东部蒙古兀良哈诸族南移,明朝渐渐丧失辽河套地区的统治;明熹宗天启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五年间,辽东全境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治的后金所兼并。
但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大清没有就此崛起,而是大顺朝的鸿基皇帝异军突起,将此地又给收了回来,将后金打了个稀里哗啦,尤其山海关大捷,将后金打的一蹶不振,至今都未尚未恢复元气。
战斗胜利后,大顺朝在此地驻守的辽阳大营,有五千六百名悍卒,主要是守土戍边,辽阳府只边境最大的一个府城,下辖四个县,八个村落。
只不过,辽阳府是在最前边,紧挨着辽阳大营的地盘,辽阳大营就在长城之内,守着辽阳关口。
关外就是女真、鞑靼、朝鲜的三地交界处。
还有一些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等小部族存在。
北边还有一座长白山,这地方的防守有些薄弱,而且这是个三不管地带,虽然有悍卒,但是硬件设施不好,九殿下一来,就参考了赵仁河给自己家的图纸,别的地方军营都是帐篷,东北这边不行,太冷了,冬天睡帐篷会冻死的,所以九殿下一来就要修缮军营。
全都盘上火炕,大火炕,不能烧地龙,那也烧不起,但是可以烧火墙,另外,从吃得到穿的,从训练到巡边,都必须重新规划。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来了圣旨。
首先是给九皇子的,他的“钊王”皇帝说封号太犀利了,不妥当,给改了个封号,“昭王”,同音不同字。
九殿下接了圣旨,也没有多欣喜,倒是来宣旨的内侍,是皇上身边服侍的人,见九殿下收了圣旨,就赔笑脸道:“万岁爷很是惦念您,您看什么时候回京?”
“这边的事情刚展开,回什么京?我皇兄找到了吗?”九殿下板着脸,说话能噎死人。
“可是您这大索天下,不也没找到太子殿下吗?”内侍苦着脸:“万岁爷看着您送来的西瓜,上头结了两个西瓜,眼泪都掉下来了。”
万岁爷这是看到西瓜想起了自己嫡出的两个儿子。
觉得给嫡出次子的封号,不合适!
就给改了,用了寓意更好的“昭”字。
另外就是昭亲王府的建设,皇上也亲自过问了好几遍,内务府的人本来想偷工减料来着,这下子也不敢煳弄了。
“我不甘心。”李钊淡淡的道:“我皇兄是皇太子啊!”
内侍苦口婆心的劝了一番,可他愣是没听进去,内侍也在心里叹气,回去得跟万岁爷说,王爷这是心结,解不开的心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