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课必不可少。
第一次劳动课,是挖电线杆的坑。
一路过去十多里,一路挖坑。
化学系新生们扛着铁锹忙碌起来,去的路上三个班的班长就安排好了,分工落实到每个同学头上,到了阮文……
“你就负责给同学们送水吧。”
所谓的送水,就是站在那边,抱着水壶,谁渴了,把水壶送过去。
至于这水壶,来的时候男同学背着,阮文两手空空十分清闲。
其他专业的女生一旁里打下手帮忙,事后隔壁宿舍的埋怨了好几句,觉得阮文不干活。
薛亚男特意安慰阮文,“别往心里去,她们是吃不到葡萄不吐葡萄皮。”
阮文被舍友逗乐了,自从向曹丹青请教问题碰壁后,薛亚男死了心,这段时日里一直上进的很。
就是这人不太会跟人吵架,一着急就说错话。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二次劳动课,下乡……乡村帮老乡们松土除草。
阮文曾经对化学系77级的六十八名新生做了归纳分类。
化工设备专业是老生班,所谓的老生班就是老三届高中生,26个学生中年龄超过三十岁的过半数,还有几个跑步奔三,其中有两名妈妈级选手。
非金属材料专业二十五人,大龄学生有六人。
至于阮文所在的高分子化工专业十八人,年龄最大的是班长张爱国,现年24岁,他是地道的农家子弟,知道高考的消息后迅速投入复习之中,最终如愿被省大录取。
最年轻的……行吧,阮文是最年轻的,也是高分子化工专业唯一的女生。
其他几个女同志看阮文在那里站着,忍不住嘴了一句,“高姐你刚出了月子悠着点,不行就学阮文嘛。”
化学系77级一共就这十个女生,高明月最年长,两个孩子的妈。
她之前在一家塑料厂工作,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正身怀六甲,进考场的时候挺着个大肚子。
成绩出来后没几天孩子也出生了。
为此高明月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高考,十分有纪念意义。
她其实早就出月子了,只是这会儿涨奶难受,每天都要喝苦兮兮的中药抑制奶水,在一群学生中又显得格外的辛苦。
今天劳动课,高明月反倒是觉得没那么辛苦,大概累了就不觉得涨奶难受了。
“不碍事的。”抹了抹额上的汗,高明月继续锄地。
她三十大多的人,还能瞧不出小姑娘家的心思?拿自己当枪使呢,她没那么傻。
三个班的活都是分配好的,高分子专业就阮文一个女同学、独苗苗,人家男同志怜香惜玉不舍得阮文干活,酸人家这个有意思吗?
阮文笑了笑,背着水壶,跟在后面捡锄掉的草,有些杂草生命力顽强,你不把它丢出去,它都能直接秽土重生。
“阮文你周末有什么安排没,我们打算去博物馆参观,要不要一起去?”
这个提议非常的美好,不过阮文拒绝了,“我周末得去摆摊。”
“摆摊?什么摊?”现在,能摆摊吗?
“修收音机。”这是阮文给自己,或者说给她和陶永安新找的工作。
修理收音机。
为此阮文还特意购置了一套工具。
陶永安觉得阮文特别实在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从小玩意儿搞起,一点点来嘛。
高分子专业的男同志们被阮文这一句惊着了,前些天阮文一举扬名物理系,这事他们倒是有所耳闻,谁让隔壁宿舍就是物理系那群老光棍,还特意来他们宿舍打听阮文的喜好,意图染指他们高分子的仙姝。
赶跑了隔壁的老光棍们,高分子专业的男生们计划着寻一个收音机,练练拆装维修,总不好被阮文比下去。
成绩已经不如人了,连最得意的动手能力都没了,那还怎么混?
他们还没搞到收音机呢,阮文这就要去练摊了。
确定不给他们一条活路?
“可学校里没多少人有收音机吧?”
这念头学生们富裕的不算多,一台收音机得三个月的生活费,就算是想买也得再三衡量。
“不在学校。”
阮文去街上摆摊。
这会儿天气已经暖和了不少,周末天气又好,阮文在百货大楼外面支起了摊子。
硬纸板上用粉笔写着“免费修收音机”六个大字。
很快,就引来了热心的围观群众。
“小同志,真的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