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白富美_作者:砚台山上(100)

2021-06-12 砚台山上

  姜萱看出来了,“你没钱买锅啊?”

  “嫂子,我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只攒了十块钱。”

  “你不是在保卫科当临时工吗?一个月十八块的生活费让你吞了?”姜萱难以置信。

  黄三挠头:“那不是、下馆子随便吃两顿,买点米面什么的,就没了……”

  姜萱吐口气,恨铁不成钢,“我给你借十块钱,回头记得还我。”

  “哎,行,谢谢嫂子!”

  “那这些工业券我拿走了?”姜萱生怕他买锅没有工业券。

  黄三拍胸口,“没事,我和朋友随便借借,粮票借不到,工业券能凑好几张呢。”

  姜萱闻言,彻底放心了。

  离开前也不忘叮嘱他:“你动作快点,最好待会就去买锅。”

  黄三点点头,“知道了,嫂子,你忙你的。”

  走出矿区时,路过办公楼,姜萱想了想,还是没去二楼财务室找苏圆圆。

  提醒买锅这种事,一个黄三都得忽悠半天,再来一个苏圆圆,姜萱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忽悠了。

  还不如她私下多买一个锅。

  万一真的用上了,到时候再说。

  阳光越发刺眼,街上高高悬挂着大喇叭,播报声激情昂扬。

  姜萱走进劳保五金店,店里也有卖铁锅和刀具的,和百货大楼相比,估计价格能便宜点。

  “师傅,那个烧水壶多少钱?”

  “八块六,一张工业券。”

  价格还能接受,姜萱又问:“那个锅怎么卖?”

  姜萱说完,屈指敲了敲锅面,声音叮咚清脆,是一口好锅没错了!

  “十五块。”

  “……十、十五块?”姜萱惊呆。

  老师傅抽了一口旱烟袋,见她这个反应,指着铁锅道:“你挑的是尺寸大的,那个当然贵了,你看看下面那排锅,尺寸小一点,正好方便在铁皮炉子上用。价格也便宜,十块出头。”

  姜萱低头看了眼,一口一口铁锅尺寸不一,甚至还有口径更小的,大概有两个手掌那般大。

  考虑到实际用处,家里只有她和郑西洲两个人,每次煮的饭菜也不算多,不如买两个小锅得了。

  万一家里的烧水壶和锅都被收走了,大家都要用笨重的瓦罐烧水做饭,烧半天才能把水烧开,费时间不说,还费柴火。

  那种环境,姜萱哪敢光明正大拿出烧水壶?

  只怕分分钟就要被人拿着炼铁去了。

  正好柴房有一个废弃的铁皮炉子,提前搬到房里,关上门偷偷烧水,未必不可行。

  姜萱想得很周全,几乎把口袋里的钱花得一干二净,八张工业券刚好够用,买了一个烧水壶,两口铁制小锅,还有两个不锈钢盆。

  把东西统统藏进空间,姜萱擦把汗,松口气,终于能放心地回到家。

  临近天黑,外面一阵嘈杂,锣鼓敲响,喇叭声一遍一遍呐喊。

  “同志们,为了支援建设,大家都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拿出来啊,咱们街道准备响应号召,今晚就建'炼铁炉'了……”

  “什么呀,要收烧水壶,俺能不交吗?”

  “牛翠花同志,这就是你的觉悟不高了,大家都争先抢后贡献呢!”

  小媳妇连忙补救:“同志,别听俺婆婆瞎说,你们尽管收,俺们全力支援炼铁工作!”

  外面吵吵闹闹,没多久,轮到了姜萱这边。

  两个人高马大的办事人员走进门,后面还跟着敲锣打鼓的宣传人员,乌泱泱的一群。

  姜萱太庆幸下午那会的大采购了,主动把家里的烧水壶铁锅勺子交出去,“同志,一切都是为了炼钢,我们家的铁制品都在这了……”

  呜。

  姜萱心里肉痛。

  烧水壶就算了,乌黑嘛漆的,给了就给了,就当扔破烂。

  可是家里的那两口铁锅,锃亮如新,估计郑西洲当初买的时候也是花了十几块,都是钱呐。

  杨婶比姜萱更抠,偷偷往床底下藏了一口小锅,“同志,尽管收!”

  轮到田寡妇,田寡妇起初不愿意,后来见人太多,一个个气势汹汹,只能捏着鼻子,认命地交了出去。

  孙干事那家更没意见了。

  这还不算完,两个年纪小的初中生挽起袖子走进屋,东看西看,杨婶藏到床底下的那口小锅,不出意料地被翻出来了。

  杨叔反应极快,“哎呀,怎么还忘了这里有一个锅?好几年没用了。”

  “是是是,都怪我,我也忘了。”杨婶干笑着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