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白富美_作者:砚台山上(99)

2021-06-12 砚台山上

  “决定结婚的人就是不一样……”

  “成熟了!”

  姜萱羞愤:“你快别说了,徐玲玲同志,我和你的友谊小船要翻了!”

  徐玲玲捧腹大笑。

  时间恍然而过,很快,街道开始派发八月份的粮票。

  姜萱已经有了一次经验,拿着粮本和副食本,熟门熟路领到了一沓票券。

  “不对啊,同志,这个月怎么少了十斤的粮票?”姜萱纳闷。

  工作人员闻言,翻了翻花名册,“户主是郑西洲对吧?”

  “对。”

  “前两天他来街道办公室,兑了八斤的全国粮票,正好划掉了这个月的十斤粮票份额。”

  姜萱恍然大悟。

  差点忘了郑西洲离开前兑全国粮票的事情。

  不过,姜萱又一次长见识了,原来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真的不一样,而且不是一比一兑换呐。

  郑西洲离开的第六天,姜萱收到一份加急电报,“有事,推迟归。”

  拍电报的人正是郑西洲。

  姜萱郁闷:“到底忙什么事?跑那么远,还不能准时回来。”

  这个婚到底能不能结了?

  再不快点回来,姜萱都要丧失结婚的劲头了。

  八月十七日,历史上的某个会议开始上演。

  政策才出来,当天下午,收音机开始循环播放新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努力实现钢铁产量翻一番……”

  邮电局门外的大喇叭也在号召动员。

  听到耳边激情昂扬的新闻播报,姜萱的心一点一点下坠,脑子轰隆隆作响,犹如望见了疯狂来临的那一刻。

  她怎么能忘了这件事?

  尽顾着惦记三年'饥荒,差点忘了这个大炼钢铁全民'运动!

  姜萱心脏猛跳,急得站起身,“玲玲,你和主任说一声,我有急事,我赶着回家。”


  “哎——”

  姜萱头也不回,抓着背包,风一样的冲出了邮电局。

  一口气跑到百货大楼。“同志,那个菜刀怎么卖?”

  “六块八,两张工业券。”

  工业券,幸好她手里有四张,是上个月和这个月街道派发下来的,都是郑西洲的份额。

  姜萱毫不犹豫,买了两把菜刀装进包里,为了保险起见,又悄悄挪进了空间。

  她还要买别的铁制品,烧水壶,尤其是铁锅,不锈钢盆也要多买几个。

  可是没有工业券了。

  街上人来人往,阳光炽热,喇叭声此起彼伏,乌云积压,空气沉闷,有种暴风雨来临的预兆。

  1958年的盛夏八月。

  姜萱心急如焚,一步也不敢停,飞奔着去了矿区保卫科。

  “黄三,你过来!”

  “嫂子,”黄三诧异,“你怎么来这里了?”

  姜萱示意他往墙角走,低声问:“我问你,你手里有工业券没?”

  “有。”

  “有几张?我花钱跟你买。”

  “那怎么行?我直接给你。”黄三急忙把兜里的票券拿出来,皱皱巴巴的一团,有面值五两的粮票,也有工业券。

  “这些都是昨晚打牌赢回来的,工业券应该有八张。”

  “嫂子,你急用的话尽管拿去,我拿着也没用。你别给我钱,让洲哥知道了,我得被他削一顿。”

  姜萱攥紧拿到的工业券,问:“你有没有听到收音机上播放的新闻?”

  “什么新闻?”黄三茫然。

  “就是号召大炼钢铁的。”

  “那个啊,”黄三没当一回事,“那和我有什么关系?”

  “江东市有铁矿吗?”

  “有啊,矿区后面那座山都是!那边隔壁的山还有煤矿呢。”

  姜萱没放弃游说,暗示道:“你有没有想过,那个炼钢铁,可能要把咱们的铁锅菜刀不锈钢盆都收去了……”

  “不会吧?”黄三说,“咱们矿山那里多的是矿石,咋可能还要——”

  “万一呢?”

  姜萱知道历史的走向,更是清楚这一段轰轰烈烈的疯狂时期。

  遍地拔地而起的“土高炉”,凌晨时分亮起的火光,短短几天建成的“卫星炼铁厂”……

  黄三咂舌:“嫂子,你想干什么?”

  姜萱低声:“我借你的工业券,是想拿去买两个铁锅,以防万一。如果你信我,你想办法弄几张工业券,给你家里也买两个锅,随便藏到哪里,总之不能藏到家里去。”

  “行,行吧。”

  一个铁锅少说也要十几块,他没那么多钱啊,黄三囊中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