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行为是合乎情理的,无人能够置喙。
只要他笼络住韩昀,还怕搜不出一个大活人?
郭濂又敲打众人几句,才满脸阴沉地宣布散会。
司农和司工并肩而行,双双低叹。
说句实在话,他们以前虽恼恨楼喻作风强硬,但亲眼见证庆州变化后,他们对楼喻的观感已渐渐发生改变。
“沈兄,可还记得咱们为官前的青云壮志?”司工官轻叹一声。
沈鸿哂笑:“怎会不记得?吕兄有何见教,不妨说说看。”
“见教谈不上,我只是觉得,天下安定,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吕攸走出府衙,同沈鸿缓步前往街市。
如今的庆州城,已不是他们记忆中的庆州城了。
自世子执掌大权后,城中不论男女,皆可出城寻到活计。
因世子从不拖欠工钱,老百姓干几个月,便能有不少结余。
百姓手中有余钱,又带动了商铺摊贩的繁荣。
从外地而来的行商也越来越多。
庆州俨然一派欣欣向荣的热闹场景。
他们想要看到的,不正是这样一番盛世宏图吗?
可眼下,朝廷派人来接手庆州,世子大权旁落,如今尚未归庆,也不知日后庆州会如何。
怎能不叹一句壮志未酬呢?
数日后,韩昀驾马至庆州。
郭濂率官来迎。
正值夕阳西下,韩昀逆光骑在马上,众人看不清他的面容,只模糊觉得此人生得英武不凡,不愧是京城来的将军。
郭濂拱手道:“韩将军一路辛苦,本官已备好酒菜,为将军接风洗尘。”
“有劳郭大人。”
二人寒暄几句,韩昀下了马,众人这才看清他的样貌。
他生得寻常,身材健硕,跟普通武将没什么两样。
郭濂笑道:“不知将军可有印信?”
韩昀利落掏出委任状等证明身份之物,郭濂只是粗略扫过,没有看出不对,立刻还给韩昀。
不过他很好奇,怎么堂堂一个将军,身边一个亲卫都没有?
许是这位韩将军喜欢独来独往吧。
郭濂的心思一闪而过,便专心同韩昀搞好关系。
韩昀来自京城,自恃高人一等,眼底带着几分蔑意,基本都是郭濂在讲话,他只是偶尔应付一声。
久而久之,郭濂脸上也挂不住。
他可是一州知府,又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这个韩昀什么意思?
若非还要跟他合作,郭濂才不会受他鸟气。
他不禁将韩昀跟楼喻做对比,突然觉得楼喻虽然强势,但从不会瞧不起人。
“不知韩将军何时与庆王府兵统领对接?”郭濂问。
韩昀问:“郭大人有何见教?”
“韩将军有所不知,”郭濂面色沉郁道,“庆王府兵如今……”
“大人!府外有人送了一样东西过来!”门外忽有衙役急步而来。
郭濂心头一跳,颤声道:“呈上来。”
这是一个木匣。
郭濂小心打开,呼吸瞬间滞住。
木匣里头放着一支发簪和一绺头发。
发簪是郭棠的,头发肯定也是郭棠的!
这是什么意思?楼喻的人是在威胁他吗!
都这个时候了,威胁他有意思?
难不成他们还能忤逆圣意,阻碍韩昀收缴兵权不成?
韩昀捏着酒杯,问:“郭大人怎么不说了?庆王府兵如何?”
郭濂合上木匣,哈哈一笑:“我只是觉得,庆王府兵惫懒多年,实在没什么战斗力,以后还需韩将军您劳心费神。”
“无妨。”韩昀放下酒杯,扫视一周,“怎么不见府兵统领?”
吕攸接话:“估计在营中睡大觉呢!”
“韩将军一路风尘,眼下天色也黑了,不如先歇息一晚,明日再去造访庆王府罢?”沈鸿提议道。
掌管府兵的符牌在庆王手中,要想收编府兵,韩昀必定要拿到符牌。
只是天色已黑,只能等明日了。
韩昀颔首应下。
当晚,他应邀宿在郭府。
半夜时分,忽听门外有响动,韩昀立刻起身,出门来到廊下。
云雾遮月,只隐约看到一团纸被扔在地上。
他弯腰捡起来,回屋点燃蜡烛翻开。
上头写道:庆王府兵营有异,将军慎重。
韩昀轻嗤一声,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烧掉。
翌日,郭濂亲自陪同韩昀来到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