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导致的原因,可是却也明白自己的束手无策。苏君侯不免想起当初选了外科的张恒之。前两年,他出门游医而归,医术大为长进。然而,想要把人派出去,怎么也要询问对方意见。
苏云蓉拼命回想自己还记得的基本常识,只是却记不起什么方子可用。之后跟卓伊说起此事时,她也仍旧心怀叹息,总觉得自己太过笨拙,不然倘若早早记住,也不必等到今天叹息。见此,卓伊终于忍不住,跟苏云蓉提起她知道一种药方,可以做外伤治疗时无痛治疗。毕竟,此药方在她们的朝代已经为了推广,并非秘方,而且她因在病床上无聊,故而也会拿医书解闷。
她本来以为苏云蓉会追问不已,然而苏云蓉吃了一惊后便立刻要了药方。卓伊并不想以自己身份提起,苏云蓉也应承了她。时间不等人,苏云蓉拿到药方便去找了苏君侯,看看能不能让张恒之实验一番。苏君侯虽然不信,但是拗不过女儿的决心,便也告诉了张恒之此事,并且谈了想让他能去边关苏瑾瑜身边帮忙一段时间。
张恒之如今已经结婚,连孩子都有了。虽不想背井离乡,然而毕竟受了苏君侯大恩,故而也没有立刻推辞。然而,等他回去实验了药方后,看到这般效果,着实被震撼了一番,心中已经是满怀对此的激情。凭借着作为医师的本分,他也曾拿不同的配方比例做了下试验,却还是这个方子最佳,只是需要根据病人强壮与否适当调整一些用量罢了。
等到他激动的求见苏君侯的时候,苏勇毅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怀着对大哥的担忧,拿出了一大笔钱准备送一批伤药和医师去那边。苏君侯眼下只怕都没有苏勇毅这般有钱,便也没有拂了他的好意。苏云蓉又将自己还记得的常识跟卓伊那边问来的一些事情综合到了一起,打算让张恒之试过之后,能培养一批成熟的边关医师出来。
☆、殉国
张恒之到达边关便已经是初冬时分,边关也到了越发危急的时候。好在玉门关因前一阵的胜利,如今匈奴已经不敢来犯。但是别的边关却仍有匈奴人马前来攻打,并且掠夺粮食和人口。
苏瑾瑜跟着太守学习了不少,然而最佩服的还是他的敢作敢当。过往这些年,大家愤恨于匈奴人,然而一直不曾大规模反击,以至于越来越不敢打。当年刚建国时,本朝人口不足,再加上马匹粮草也并不充裕,对于匈奴人只能俯首奉上粮食。
然而,如今国富民强,而且经历了国内叛乱的几次胜利,军心及军力都比开国时候强了不少。只是,因眼下大局并非主动出击敌军,所以边关疲于应对,只能被动守城。越被打越害怕,至少在对外上朝廷这边还需要更多的情报以及一次完整的胜利,才能正式开始对于敌军的整体反击。只是,太守其实也明白自己或许等不到那一天了。苏瑾瑜尚且年轻,而且身份也不低,算是可造之材。
苏瑾瑜派去手下帮忙张恒之安置下来后,便让他先开始实验一番。前一阵伤病士兵尚且没有完全痊愈,倒是可以让张恒之来治疗一番。张恒之用了麻沸散,加之新得知的一些建议,再加上本身高明的医术,效果自然很好。
太守得知后,也曾来问过张恒之。他自然也将能说的都说了出来,毕竟当初侯府给他药方的时候,便说的是可以推广给所有需要的人。太守在看到这些安排起到的效果之后,便也在全军中推行此事。
转眼间便到了十一年的春天,边关去年未出什么大的变故,而且张恒之在边关推行有效的方法已经上报给了朝廷。现在就连陛下也已经得知了此事,斟酌后论功行赏,并将此事逐步推行开来。
得知苏勇毅花了一大笔钱,陛下也不由也在长公主面前夸奖起来。长公主这时才知道此事,然而还不等长公主有所反应,倒是苏勇毅直接向陛下笑着提起想去边关之事。陛下这次到没有完全顾忌长公主的不满,只是和苏勇毅说至少大婚一两年之后再说此事。
苏勇毅笑嘻嘻道:“那我就先谢谢舅舅啦。”
长公主还是第一次见儿子如此坚持此事,而且如今陛下当面答应,她也不好再说什么。而后,陛下又提起让长公主过段时间带云蓉等人去看看太后。长公主也听说最近因为儒家和道家两位太傅的缘故,太子最近的学业还闹出了点事情。
先帝和陛下现在推行政策的都是道家无为而治,好让百姓休养生息。但是,在培养太子方面,陛下当初点了儒家大学做太傅,可见还是更加倾向于儒家。长公主其实对此并不感兴趣,不过太后一向倾向于道家,后来又给太子安排了道家的太傅,难免不会出事端。只是,太子如今这个年纪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在两种夫子间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已经足以让陛下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