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556)

  重奕反而觉得不再试图与他没话找话的恭王更顺眼些。

  反正他玩九连环,看话本子的时候,根本就不在乎房间内是不是还有其他人。

  宋佩瑜却不耐烦再与恭王浪费时间,每天只肯在恭王来庆山行宫和离开的时候露个面,中间的时间大多都不在花厅。

  虽然远在燕国洛阳,但宋佩瑜的消息依旧十分灵通。

  宋氏曾在洛阳悉心经营几百年,如今才离开不到二十年。

  而且宋氏搬到咸阳后非但没有没落,反而更上一层楼,曾经的关系网大多都还能用。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宋佩瑜就收集到大量信息,他要比照这些信息筛选出真假,这是个既耗费脑子又耗费精力的工作。

  宋佩瑜日常存放文书的地方,在十率铁骑住处的正中央。

  想要去宋佩瑜的临时书房,必然要先经过赵军铁骑的壮汉们。

  到了书房后,宋佩瑜照例先看从赵国送来的文书。

  第一封信关于西梁。

  自从党项老实下来,逐渐开始习惯以种地和放牛牧羊卖给赵国为生后,梁王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发现这点后,梁王决定去赵国见他的笔友永和帝,亲自给自己未来的王府选个好地方。

  第二封信关于楚国。

  楚国从赵国‘买’走金叶纸的配方后,果然在数次调整价钱后,选择以十两银子一刀的价格出售金叶纸。

  赚得盆满钵盈的同时,也牢牢的吸引了陈国的仇恨。

  期间楚国不是没有犹豫过,要不要为了金叶纸能带来的利益得罪死陈国。

  最后楚国还是在陈国和银子之间选择了银子。

  做出选择后,楚国对赵国的态度更加殷切。

  听闻重奕与宋佩瑜前往燕国赴宴后,楚皇立刻给永和帝去信,希望永和帝能让赵国皇族去参加他的寿宴。

  永和帝的意思是肃王和重奕必须有一个人在咸阳,小郡王们十二岁之前也哪都不能去,只能在咸阳。

  如果重奕和宋佩瑜能在楚皇寿辰之前回到咸阳,会考虑让肃王或者重奕去楚国做客。

  宋佩瑜从头到尾的看了遍信,忍不住失笑。

  距离孝帝寿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永和帝就开始委婉的催促他们回去,未免也太心急了些。

  宋佩瑜将信放在另一边,晚上拿回去给重奕看,或者等重奕来找他的时候,让重奕看。

  第三封信关于黎国。

  黎皇突然病危,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时日无多。

  虽然黎皇病危的十分突然,黎国内的的氛围也因为黎皇病危变得紧张起来,但黎国有已经被册封多年的皇太子在。

  黎皇病危最多让黎国有些小波折,出不了大乱子。

  所有人都没想到,正值壮年的黎国皇太子,竟然比黎皇没的还快,而且死因极不光彩。

  黎国皇太子因为吃了密药,夜御数……不止女,死在了床榻上。

  黎国紧绷之下却井然有序的气氛瞬间崩塌。

  没人敢将皇太子的死告诉病危的黎皇,因为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有想要推上皇位的皇子。

  将皇太子的死告诉黎皇,黎皇的反应,反而会成为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能借刀杀人直接将黎皇气死,再除去对己方有威胁的人最好,也会有弄巧成拙鸡飞蛋打的可能。

  谁都不愿意去冒险。

  黎国各大世家心照不宣的等着黎皇驾崩,然后再一较高下。

  宋佩瑜将这封稀奇程度都能赶上话本子,不,话本子都不敢这么写的信,放在关于赵国的信上面,留着给重奕打发时间用。

  自从在惠阳郡主那得知,九国中最先分崩离析的是黎国后,宋佩瑜不仅想尽一切办法掏空了惠阳郡主脑袋中的干货,还在黎国下了很大的功夫。

  黎国与赵国就像是两个极端。

  赵国永和帝掌握绝对的兵权,他因为身体缘故,不适合再上战场后,正好有重奕能慢慢接过永和帝的兵权。

  兵权最大的朝臣要属慕容靖,他早就与穆氏割裂,又屡次对东宫表达诚意,可谓是对重奕予取予求。

  况且曾经的穆氏早就消散,如今留在咸阳的穆氏只剩下穆清和穆和,一个是从小在永和帝身边长大的亲信,一个能算得上是永和帝的外甥女婿。

  其余世家几乎沾不上半点兵权,唯有自己养的私兵,也就能当个护卫用,根本就不会对永和帝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