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诸国中,最晚成立的赵国,反而是皇权最为鼎盛的国家。
另外一个极端是黎国。
很早之前,黎国就以世家与帝王共理政事而闻名。
黎国世家不仅掌握大量黎国矿脉、盐井和土地,还有自己的私兵,甚至是地方的军队。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黎国世家都站在黎皇的对立面,黎皇很可能只能调动黎京的军队,还未必能让所有黎京军队响应。
在黎国,皇室就是如同吉祥物的存在,主要权力都被几大世家瓜分。
这些世家为了能在与其他世家的博弈中站到上风,不可避免的与周围的国家进行利益交换以求获得支持。
深入了解黎国后,宋佩瑜发现,黎国就像是个五颜六色的拼盘。
表面上看还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早就人心四散。
但凡有外力或者内力打破黎国勉强维持的微妙平衡,黎国就会发生惊涛骇浪般的改变。
黎皇病危,黎国皇太子暴毙。
已经达到能打破黎国平衡程度的内力。
至于外力……
将黎国内世家与其他国家势力达成共识的结果做成圆盘。
陈国独占五分之三,楚国与燕国总共占五分之一。
赵国分出心思研究黎国的时间太短,就算是用尽全力,也只占五分之一。
其余如兖州、青州、梁州等地,或是有心无力,或是比赵国还后知后觉,还没来得及参与黎国这块肥肉的瓜分。
但黎国位置在九州正中心,等黎国真的乱起来后,没来得及参与进来的人,也会立刻参与进来。
没人能忍住肥肉就在嘴边的诱惑。
宋佩瑜缓缓转着手腕上的木珠陷入沉思时,金宝忽然从外面轻手轻脚的进来。
金宝在门口稍站了一会,才走到宋佩瑜面前,低声道,“宫里有人传信出来,最晚今天晚上,就会有人去抓向爷。燕宫太后联系了娘家人,打定主意要将您留在燕国。”
宋佩瑜轻轻点了下头。
主动将瑞祥公公的行踪透露给太后,就是想让太后从向公公口中得到恭王已经拿到庆帝遗诏和玉玺的消息。
至于太后对他的恶意……
早在很久之前,宋佩瑜就从他想安排到庆山行宫,却阴差阳错成为太后心腹的人那里得知,太后对宋氏的憎恨有多浓烈。
《君临天下》书中就提起过,燕国太后还没出嫁的时候,与还是可怜皇孙的薛临关系很不错。
所以薛临统一十六国后,也投桃报李,报答了燕国太后,替燕国太后报杀子之仇,将宋氏满门屠尽。
手上突然传来的疼痛让宋佩瑜回神。
木珠串子被他扯断了。
所幸只是绳子断开,没有让木珠掉在地上。
宋佩瑜将木珠串子放进金宝找来的木盒中,脑中突然闪过灵光。
为什么他会以为燕国太后和薛临,是在薛临统一十六国后,才开始联系?
宋佩瑜目光灼灼的看向金宝,声音又轻又快,“拿一个我床下镶着宝石的长条木盒送到向公公手中,让他交给燕国太后。”
金宝沉默的等待了一会,才小声询问,“拿有印记的,还是没有印记的?”
宋佩瑜勾起嘴角,“没印记的。”
将庆帝遗诏和玉玺放回原位之前,宋佩瑜拿着庆帝玉玺给其中两份空白玉玺盖上了印记。
剩下那份没盖玉玺的空白圣旨,是宋佩瑜专门留下,等着给恭王找盟友用。
就算恭王没从盟友口中得知对方有空白圣旨,起码盟友知道恭王手中有她必须拿到手的东西。
盟友还可以通过恭王不知道的空白圣旨,轻而易举的将恭王玩弄在掌心。
只有这样,以恭王的脑子,才不会在还没彻底乱起来的时候就淘汰出局。
宋佩瑜原本打算让向公公与燕国太后周旋段时间,至少要在拿到能将燕国太后打入深渊的证据后,再将空白圣旨交给燕国太后。
现在他已经想到比燕国太后合谋孝帝毒杀庆帝,更让燕国朝臣们无法容忍的把柄。
而且黎国乱象已经近在眼前。
燕国必须在黎国之前就乱起来。
只有这样,陈国才不能两处兼顾。
要是让陈国先得到黎国的部分地盘,陈国就会与燕国接壤,随时都能出兵北上,直奔燕国。
做好安排后,宋佩瑜甚至都不用等洛阳皇宫的传出消息,就能从恭王眉心的纠结中看出来,太后已经找上了恭王。
这些年,永和帝通过调查魏忠,陆续摸出不少陈国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赵国,却也有小部分人潜伏在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