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_作者:金戈万里(558)

  自从恭王眉目间的雀雀欲试变成沉闷纠结后,潜伏在燕国已久的陈国人突然变得活跃了起来。

  恭王被太后找到的第六天晚上,宋佩瑜边与重奕吃锅子,边听金宝讲述恭王被太后耍的团团转的过程。

  自始至终,恭王都不知道太后手中有一份没盖玉玺的空白圣旨。

  恭王在太后那里见到了向公公,便以为太后说的都是真话,她是从向公公处得知庆帝遗诏和玉玺的存在,派人去庆山行宫思兴殿后,却发现庆帝遗诏和玉玺已经被恭王取走,才找上恭王。

  太后先是在恭王面前大哭了一场,声称她近些年总是会梦到庆帝,因为觉得对不起庆帝而日夜难眠。

  她不求庆帝能原谅她,只想完成庆帝的遗愿拨乱反正,助恭王登上原本就属于他的皇位。

  恭王究竟信了太后多少鬼话,宋佩瑜不得而知,他却知道太后与恭王达成统一意见的全过程。

  太后泣涕涟涟的哭诉忏悔后,恭王的态度也有所缓和,两人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条件。

  刚开始的时候,太后还始终强调,她除了让恭王登上皇位完成庆帝的遗愿别无所求,哪怕恭王要报杀父之仇,她也绝无二话。

  恭王还是有小聪明在,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想尽办法让太后安心,始终都在劝慰太后,还指天发誓的保证,他登基之后,绝对会像孝敬亲生母亲似的孝敬太后。

  客套话都说完了,太后才图穷匕见。

  她要求恭王登基后,将宋佩瑜抓起来交给她处理,绝对不能让宋佩瑜回赵国。

  恭王立刻答应了太后的请求,仿佛已经忘记,不久之前他刚答应过宋佩瑜要在登基后立刻杀了孝帝和太后,还白纸黑字的写下保证书签字画押。

  太后十分满意恭王的态度,进而拿出更大的筹码。

  她愿意将当年孝帝毒杀庆帝的证据交给恭王,但恭王要将庆帝玉玺交给她保管,以防恭王推翻孝帝登基后,不履行现在的承诺。

  恭王犹豫了两天,已经在今日白天答应了太后的要求,拿到孝帝毒杀庆帝物证的同时,将庆帝玉玺交给了太后。

  红琴只知道太后手中的那份空白圣旨,已经盖上了玉玺,却不知道圣旨上会写什么内容。

  重奕将新烫好的肉尽数捞给宋佩瑜,低声道,“蠢货”

  “他要不是蠢货,怎么能让太后如此轻易上钩?”宋佩瑜数了数他的鱼钩上都咬了多少鱼,立刻笑得眉眼弯弯。

  恭王要是不蠢,也没法成为鱼钩上的第一条鱼,后面大鱼口中的鱼饵。

  宋佩瑜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恭王和太后正式达成共识后,明天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表情来庆山行宫。

  翌日,来庆山行宫的人却不是恭王而是孝帝五皇子。

  赵国使臣在庆山行宫落脚将近一个月后,孝帝终于想起了他们,要在洛阳皇宫给重奕接风洗尘。

  这是宋佩瑜第一次见到孝帝,高高瘦瘦看起来很没有架子,眉眼慈和的望着重奕嘘寒问暖的时候,当真有些像面对自家子侄似的。

  可惜孝帝一口一个‘建威大将军可好’、‘建威大将军如何’……所表现出来的小心眼,与他那张和蔼可亲的脸违和极了。

  重奕不会特意去纠正孝帝,该叫他的父亲为永和帝,更不会去迁就孝帝,但凡回话都是‘父皇’开头。

  两个人各说各的,竟然也能说得下去。

  朝臣们的脸色却越来越古怪。

  宋佩瑜也端起茶盏掩饰嘴角的笑容。

  不知道的人,说不定会以为孝帝和重奕才是父子,建威大将军只是路人。

  因为重奕坚持无论走到哪都要带着他的骑兵,原本在朝臣们频频请求下,已经答应要在皇宫招待重奕几日的孝帝,毫不犹豫的在接风宴后就将重奕打发回庆山行宫。

  为了应付朝臣,孝帝将五皇子也打发到了庆山行宫。

  五皇子接待重奕的态度比恭王积极得多。

  他不仅会在与重奕聊天的过程中,不停暗示重奕‘燕赵本是一家’,还会用比他父皇委婉得多的方式,提醒重奕不要忘本。

  另外,五皇子还会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让重奕开心。

  发现重奕喜欢九连环和话本子后,五皇子第一时间从洛阳收集来好几大箱子的话本子,还找了许多歌姬舞姬来行宫。

  因为五皇子的到来,安静的像是坟地的庆山行宫终于有了行宫的样子。

  发现重奕逐渐对燕国的话本子失去兴趣后,五皇子特意邀请重奕和宋佩瑜去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