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登高临下_作者:甲子亥(571)

  因为士子对这次恩科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份实力和信心的,而为了成为第一批天子门生,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贿赂考官。

  而当时的江南,作为大乾最富裕的地区, 那里的考生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恰好当时朝廷派去主持江南乡试的考官又都是一群胆子上打满了钱眼的。

  以至于桂榜一揭, 前二十名竟然都是江南豪商之子,其中甚至不乏才低品劣之徒, 一时之间, 江南仕林一片哗然,上千士子抬着财神像前往贡院静坐,事情直接就闹大了。

  消息传到京城,新帝震怒,当即派遣钦差前往江南彻查此事。

  最后,江南闱十六房考官全部被判斩立决, 家眷悉数充军。

  已取得举人功名的作弊考生,全部抄没家产,刺配塞外, 牵连到的上千从犯也全都从重判刑。

  因为这,此后十几年,科场舞弊几近绝迹。

  可想而知, 一旦这件事情曝光,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谢温纶怎么也没有想到,最终成为他出仕之路上最大的障碍甚至会置他于死地的人,不是他最忌惮的刘郎中和郑荣,而是他视为救命稻草的赵王。

  不过想想也知道,赵王事先肯定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所以才敢这么做。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还是有可能隐瞒过去的。

  但谢温纶不敢去赌那个万一,所以他直接中断了考试,跑了出来,试图说服赵王,主动向元平帝投案自首。

  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一线生机。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赵王不仅拒绝了他的建议,反而、反而调戏起了他。

  想到这里,谢温纶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好不热闹。

  要不是顾忌着赵王的身份,他能直接挠死他。

  所以他只能咬牙切齿道:“殿下,还请你自重。”

  终于将前身的记忆整理完毕的方言钦:“……”

  这里是大乾朝,眼下是元平十六年,在位的正是大乾的第二位皇帝,元平帝。

  前身秦言钦,虽然是眼下大乾唯一的一位亲王,但他并不是元平帝的儿子,而是元平帝的长兄仁端太子和仁孝太子妃的遗腹子。

  仅凭他们的封号就知道,如果不是仁端太子过世,皇位肯定是轮不到这位元平帝来坐的。

  而这就要从六十年前,也就是南宋末年说起了。

  当时蒙元已经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国、大理……随后大举南进。

  十年后,也就是至元十六年,蒙元消灭了南宋朝廷最后的一支兵马,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帝赵昺从崖山上一跃而下,南宋灭亡。

  蒙元一统中原之后,却不思休养生息,反而大举入侵其他国家,而为了筹措军费和奉养皇室的金钱,蒙元朝廷变本加厉地压迫汉人,搜刮民脂民膏,加上吏治暴虐,百姓因为不堪沉重的徭役与剥削,纷纷起义。

  以至于仅仅只是至元二十六年这一年的时间里,就爆发了四百多场起义。

  在现世的历史上,这些起义都被蒙元朝廷镇压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历史却在这里拐了一道弯。

  而导致这场变故的主人公正是乾朝开国皇帝乾太祖和他的长子仁端太子。

  当年的乾太祖只是福建汀州的一个普通的老实本分的渔民,因为驻守当地的一个元人士兵看上了仁端太子的童养媳仁孝太子妃,甚至打算当街抢人,乾太祖当然不从,推搡之中,竟然失手打死了那个元人士兵。

  为了躲避元人的报复,乾太祖被迫连夜带着家人逃进了深山老林。

  当时的汀州,因为密林极多,所以很多其他地方的失去土地的农民,都千方百计地移居到了这里,开荒种地,试图躲过官府的盘剥。

  然而很不幸的是,乾太祖刚刚带着家人躲进密林里没多久,福建省府就接到了朝廷下发的打造五百艘东征战船的任务,而且限令他们要在一年之内完成。

  而当时的福建还承担着为正在建造的皇陵提供木材和石料的任务,所以就算是把抽丁的数量提高到四抽三,也不一定能凑够那么多的劳役。

  于是福建的官员就把主意打到了乾太祖这些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的普通百姓身上。

  所以没过多久,省府便集结了上万兵马,试图将这些普通百姓全都抓回来做劳役。

  看着费尽千辛万苦才重新建好的房子就这么被官兵一把火烧了,乾太祖忍无可忍,当天晚上就带着被抓的百姓一起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