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回来了!”
铃铛姐妹正趴在篱笆上张望着,看见远处熟悉的身影,立刻欢喜地喊了起来。
双胞胎这异口同声,就像一道风景,就连少年们那边都不约而同扭头看了过来。
“回来晚了,晚饭做的什么?”丁石头朝她们挥了挥手,走过来询问。
“小福说明天上梁,有肉可以吃,所以今晚就吃大馒头。”丁铃嘴快开口。
“问过大家了,都没意见。”丁铛连忙补充。
“好,光吃馒头也不行,打十个鸡蛋做一锅鸡蛋汤。”丁石头听了不由好笑,小福这是在省成本呢。
中午是荠菜肉馅包子,晚上就成了馒头。
这一天天吃面食还好大家能理解,毕竟他们厨房都露天的,就跟野外扎营似的,几块石头架起一口锅,煮饭做菜是不可能的。
小福在锅边答应了一声,就喊铃铛姐妹去拿鸡蛋,她拿了一只大海碗准备打鸡蛋。
丁石头放下箩筐打水洗手,江虎子就走过来了。
“村长让刘学瑞来传话,让你晚饭后去一趟,说村塾的事儿。”
“好,晚上一起走。”丁石头答应着,又去洗了一把荠菜迅速切碎,等馒头蒸熟后,她来掌勺做汤。
小福才十岁,领着更小的铃铛姐妹管着三天三餐,也是很辛苦的,因此她和丁点得空时能多做点就多做一点。
晚餐是荠菜鸡蛋汤配大馒头,做好就喊少年们过来洗手吃饭。
饭后,丁点带着小福姐妹收拾厨房之后再洗木耳晾起来,丁石头则同江虎子一起出了门。
正文卷 第158章 别公私不分
“看样子是已有结论,你可做好准备?”村道上,江虎子担忧地看着丁石头。
“嗯,见招拆招,我之习惯。”丁石头却不以为意地轻笑着。
“那行,若你教得下那十几个捣蛋娃子,就算钱不多,累起来也可度日,过得去就接下,木耳照样晒,两边赚钱不落下。”
江虎子也笑了起来,提醒着丁石头,别太实心眼儿被村塾困住了。
丁石头答应着,又说起了明天上梁的事,江虎子家中开杂货铺,立刻答应明天一早他带两挂鞭炮过来。
丁石头自然乐意,让他干脆去屠夫家里定两斤猪肉,一并带来也省得她赶早又跑一趟。
丁石头说着就拿出钱袋摸了一把散钱出来。
“你这小子真是个猴急的,赚钱不慢给钱更急。”江虎子见了不由无奈。
“哎,咱们做生意的重要的就是帐目清楚,欠债还钱不但天经地义,更是信誉,信誉好了才好往来。”
丁石头边说边将散钱四文一数搁到江虎子掌心,村里买肉是二十文,两斤就是四十文,鞭炮一挂是两文。
江虎子见了便说鞭炮不用钱,他家拿两挂不算什么,但丁石头却垮下了脸。
“亲兄弟还明算帐呢,交情是交情,生意是生意,你可别公私不分。”
江虎子见状只得收下,但丁石头立刻又换上笑脸请他明天捞一条鱼来,祭品光有肉还不行,有条鱼就好了。
江虎子失笑道:“知道啦,你不说我也会去下网的。”
“那就多谢了。”丁石头抱拳笑道。
两人说笑着没多久就到了村长家,江虎子仍然不进去。
丁石头看了一眼站在院中的少年书生,心中有些揣测。
“丁石来啦。”少年书生看见了丁石头,连忙走过来打招呼。
“刘二哥。”丁石头连忙作揖。
这位少年书生是村长的孙子刘学贵,是长房长孙刘学富的亲兄弟,夏秋菱的小叔子,已满十五岁,还在隔壁村老秀才那儿上学。
八岁的刘琪儿和五岁的刘学瑞则是二房的孙女、孙子,刘学瑞今年开春也去老秀才那儿开了蒙。
能供两个孩子一起上学的村家可不多,南城村就村长家、陈家、王木匠家。
其他人家多是供了一个,或是供了几年就不读了,或者还在等,希望一送两个束修能便宜些。
“快进来吧,爷爷和耆老爷爷们在堂屋里等你。”刘学贵请丁石头进屋,又喊刘琪儿泡茶。
“哼,我泡的茶怕他不喝!”刘琪儿从厨房出来不高兴地嚷了一句。
“有劳琪儿妹子泡茶,丁石先谢过了。”丁石头知道刘琪儿是怨她上回没喝茶,连忙主动讨茶喝,以化解这份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