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156)

2018-03-05 燕七雪

  同村来的人也不多。

  “那你说咋办?这些天都忙着田里的事,今天我也是抛下活计过来的,也是想让小娃有读书上学的机会。”

  先前不满的那人胀红了脸,尴尬却充满渴望地看着丁石头。

  他从没想过的问题,这位少年却想到了,力争的也是他家小娃的安全问题,他自叹不如。

  “不知你们村有多少人会来我塾学?”

  丁石头看对方神色就知道对方认可了自己的忧虑,便想为他们想个折中办法。

  立刻有几个人应声,丁石头数了一下,加上刚才这人,一共有四人。

  “你们是大坎村的吧,不知路上可好走?有多远?在南城村可有亲戚?”丁石头又问。

  “在江夏村那一头,有两里多地,没有亲戚。”那人立刻回答,其他人没有作声,显然一样。

  “我给你们各村提个法子,你们商量一下看可行得通。”丁石头含蓄地开口。

  “各村结伴上下学,安排一到两个大人接送,各家轮班,就算耽搁了一下农活,也不会影响到生计吧。”

  “但必须是有责任心的大人,若不留心,小孩子本就贪玩耍,到时推卸责任时,可别怪到村塾和在下头上。”

  丁石头又叮嘱了一句,心中却是叹了一声。

  之前以为开私塾会比耕地种菜容易也轻松一些,甚至打算若能扩招,就放弃种菜赚钱这条路,将东边再建一间敞屋出来。

  但现在来看,一切开头难,还不只是开头难的问题,而是要优先纠正这些家长的安全意识。

  就算是现代的小学里,低龄学生也还是会有家长接送的。

  她相信,坏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小孩子没有辨别和自保能力。

  何况这时代里虽然没有那么多车,但有山路有河流有坑洼之地。

  就算以后她会教学生认知危险事物,现在也必须把话说清楚。

  她可不想刚开起私塾就遇上这种纠纷,肯定会折损她塾学的声望,甚至被有心之人利用为把柄来打压。

  她要在这条路上走出长远的成绩,就一定要慎之又慎。

  大家听了她的提议各自寻了同村讨论了一下,最后都认为这个办法好。

  “好,那么我再提一条,入塾名册,从各家交来第一个月束修开始就算正式进入在下的塾学,那天请各位最好是学童的爹亲自带学童到来,并且在入塾名册上签字。”

  “签字?”众人皆惊,这又是什么名堂?

  “入塾名册上会注明刚才在下说的那些问题,上学、放学时间,接着和安全问题,束修数目,沐休、年节假数量,让各位签字就代表各位看过、知情并认同在下塾学的规矩。”

  “你这塾学规矩可真多。”又一人不耐烦地嘀咕。

  “本村与外村束修同等、上学与假期同等、规矩约束同等、所学之物同等,亲兄弟尚且明算帐,何况读书呢。”

  丁石头声明。

  正文卷 第223章 村塾的名字

  大家听了这话心里顿时舒坦了许多。

  他们这么多年来最郁闷的就是去江夏村读几年书,什么都不是同等的啊。

  有了最后这四个同等,大家几乎就没有任何异议了,都说明天就送小娃过来。

  丁石头端着荣辱不惊的架子,心里却是乐翻了。

  这里有二十八个,村里有十五个,开塾就有四十三个学生,启蒙是一两束修,每月也就是四十三两银子。

  种菜卖肯定赚不到这价钱,时间周期还比这要长。

  也难怪老秀才的节操会倒在外村束修面前,这比开铺不会差了。

  当然三个月后,她的价钱就是五吊钱了,那也有二十一两五钱的收入。

  当天流水席散去后,丁石头根本不管善后之事,都交给丁点和江虎子他们了。

  她回到屋里在书桌前坐下,开始研墨、打开早就做好的名册。

  如今要开塾当夫子,自然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省墨,要注重读书形象。

  外面的阳光穿过开着的窗子照亮了屋里,也照着丁石头伏案书写的身影,让从窗下经过的人好奇地打量了几眼。

  一看丁石头写字的架势,就是常年读书的,这也让村里许多人吃了定心丸,都在期待着明天的试读。

  丁石头将竹纸栽了几张,按村为单位分了六本名册。

  首页用蝇头小楷写明规矩,第二页开始记名,学童旁边是家长签字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