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开始留空,晚上再来用黑炭画表,以后每天点名打勾就知道谁满勤、谁缺勤了。
按村来分,是想着以后各村若有新学童送来,直接添在后面。或者这页勾满了,在后面接着轮续。
主要以年为单位轮续的方式数好页数,之后留空几页便拿针线装钉起来,做成线装本。
看着桌面上垒着的名册,还有整齐叠放的塾规、教学计划、前期课目,丁石头又犯难了。
她知道老秀才的村塾就叫江夏塾学。
难道她要叫南城塾学?除了跟风失了特色,也不符合她一视同仁的发展路线。
但她也不敢以“书院”为名,以丁家为名又显格局太小。
唉,要是赵简在这里就好了,他肯定会一脸嫌弃地给她支招了……
赵简的身影跑了出来,丁石头猛地摇了摇头,立刻起身在屋里走了两圈,将赵简压在心底不要想他。
听见外面喊摆桌吃晚饭的声音,走到窗前看到院子里嬉闹的小村童们个个都很兴奋的样子,突然有了主意。
——九九塾学。
既取九九归一、周而复始之意,又有九九口诀对大家的熟悉感,而且数字好写好辨认,有益于学童们记住。
晚饭后,丁石头就在劈开的竹筒上写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另一块上写“九九塾学”。
看得大家都很认同,说这村塾的名字用意好,对联也好,字浅意深,一看就有文化。
当然,没人去提江夏塾学门前气派而复杂的长句对联。
对农家人来说,还是这简单的几个字更让人一眼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寄望。
等墨干后,由王木匠拿来树脂漆小心地刷上,晾一晚,第二天早上就挂到了敞屋门口。
九九塾学就正式成立了,村长还拿了鞭炮来放,说讨个吉利。
正文卷 第224章 跟着老师做动作
晨光明媚,清风怡人。
村里许多人听见鞭炮声都赶了过来看热闹。
村童们更是背着自己的小书箱一路奔跑,生怕自己晚到了,让老大不喜。还有人摔了跤,顾不上哭嚎,爬起来又跟上。
在大人说来是试读,但在他们心中,今天就是第一天上学。
丁石头依然一身短打装扮,并没有因为当夫子了就换上长衫充充体面。
此刻她双手背在身后站在敞屋门口,加上她本来就比一般女子要高许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此时看在村里人眼中,就是一个高瘦少年书生模样。
“老大好!”学童们跑得气喘吁吁来到近前,争先恐后打着招呼。
“大家早上好!”丁石头高声回应,看着他们道,“都吃早饭了吗?”
“吃了!”学童们也忙着回答。
“好,牢记两件事!”丁石头伸出手指,“第一,饭后不许跑、不许跳!第二,今天开始,叫老师!老师好,不是老大好。”
“知道啦!老师好!”
学童们前阵子已经接受了丁石头的提前教导,在规矩上还是熟练不少。
“很好,现在站成两排,跟着老师做动作。”
丁石头将人分成两排站好,就转过身举起右手,回头看大家跟着做,又换了左手。
如此几次让他们辨别方向之后,就带着他们原地踏步。
刚跑过来的孩子们,总要有个缓解的过程。
而且点名时间没到,外村学童还没有来,只能等着。
“很好,大家表现都很好!”丁石头带着走了一会儿就转过身,让大家不要停下,又走过去纠正越走越偏的队伍。
“现在把我以前教过你们的诗背一遍。”
学童们被夸得满脸笑容,对背诗什么的更是积极性高涨。
大家正背着诗,寄住在村里亲戚家的学童们也赶到了,看到南城村的学童已经在排队背诗,都吓得快哭了,根本不敢过来。
最后还是同来的江虎子他们把人带过来。
“大家按前面的队形挨个站好,从矮到高,前、后、左、右的距离,是伸长你们的手臂。”丁石头也不打招呼,就教导后面的学童照做。
因为这样拉开距离,前面的两排根本站不下,于是向后拉伸队列,变成四人一排,剩下的全部往后推。
在少年们的帮忙下,后来的学童们很快就站好了自己的位置,也跟着踏步起来,很快找到节奏,脸上也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