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158)

2018-03-05 燕七雪

  只是他们的笑容有些茫然,因为不会背诗。

  “大家背得很好,还有其他同窗没有到,我们接着背。”一圈背完,丁石头又让大家重来。

  后面的学童很快就跟上了。

  丁石头定下的上学时间是辰时中刻,也就是早上八点,队伍就这么一直原地踏步着,甩着小手、背着诗。

  外村的学童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赶到,一个接一个地排起了队伍。

  看热闹的人为之惊叹,若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时,还不觉得有多壮观。

  那么现在看着四十几个孩子站成了一大片,声音却越来越整齐时,心里都有些激动。

  唐诗,连村妇都能背下了啊,她们以前何曾想过自己会背唐诗?

  正文卷 第225章 试读第一课

  “大家做得很好,现在,请记住你的前面、左面、右面、后面的同窗都是谁,大家扭头看一看,不认识的就赶紧认识一下。”

  丁石头看人都到齐了,还好这个过程也不是太长,不然最先到的学童就太吃亏了。

  她拍了拍手掌,让大家停下脚步,教他们记住周围的人,然后开始报数。

  大家没学过这么多数字,丁石头是挨个点过去,点一个报一个,从一到四十三,然后让所有学童记住自己的数字。

  然后一遍一遍地报,告诉他们,上学第一天,就要学会四十三个数,记住九九塾学有四十三个学童,以及他们自己的数字,这是他们的学号。

  教启蒙学童的难题就是孩子太小,不容易教。

  但也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这样年纪的孩子,还没有在别处学东西,就像一张白纸,对她的教法很容易接受。

  然而一旦接受,他们学起来其实很快,这么念了快十遍时,就已经很顺了。

  丁石头开始抽点人数,但她不认得外村学童的名字,就抽数字,让他们自己喊“到”,第十遍时,就让他们喊某某某到,把自己的名字大声说出来。

  如此几遍,丁石头也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她没有提谁是谁村的问题,她说过,一视同仁,就像现在排出来的队伍,不按村来分,只分高矮。

  看着各村混站在在队伍中的学童们,也让外村家长安了心。

  今天是试读第一课,丁石头重视,学童家的人更加重视,这关系着未来几年学童们的命运。

  通过报数学会了数字和点名之后,丁石头就让少年们把放在敞屋的凳子搬出来,给每一个孩子放好,让他们坐下,小书箱摘下来放在右手旁的地上。

  因为今天来看热闹的人太多了,村道旁都站满了人。

  如果让孩子们都坐到敞屋里,这些人看不到热闹,如果挤在门口就会挡了光线,更影响读书。

  她做试读的计划就是要推广自己的教育方式,巩固学源,自然不会阻拦大家看热闹。

  “今天是第一天上学,刚才报数大家都认识同窗了吗?如果还不认识,等下课后找到对方熟悉、熟悉,现在不用着急。”

  丁石头站在前方,将丁点拿出来的纸张挂到江虎子他们搬出来的一张移动黑板上。

  移动黑板是以竹子做成的折叠架子,上面再挂了一块让王木匠做好的大木板。

  大木板上方还有一排很短的木钉,把纸上方吊着的线挂在上面就可以了。

  “今天开始,先教大家认识十二生肖。我们每个人出生在哪一年,就会属那一年的生肖。”

  “现在问题来了,大家知道你们是属什么的吗?”

  “知道的请举手,站起身回答!”丁石头一边说话一边挂好A3大小的纸后,就让大家踊跃发言。

  年纪小些的孩子一脸茫然,大些的孩子能够回答的只有几个。

  还有几个想回答,又觉得紧张,小手要举不举地,发现其他同窗没有举手,小手立刻收回去了。

  正文卷 第226章 教书方式与众不同

  丁石头无奈而笑,便挨个点名,叫的是他们的大名,不是小名。

  就像狗娃的大名,丁石头也是今天才知道是叫陈仲秋,他的三岁弟弟也来了,叫陈小秋。

  丁石头将刚才犹豫不决的学童都挨个问了,之后其他人胆子也大起来,回答声越来越响亮。

  “好了,大家记住,跟你同属一个生肖的同窗,是跟你同一年出生的同年。”丁石头问了十几个之后,再回到黑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