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很高兴娃子读书比以前更积极了,只是……”王家福的爹说到这里有些迟疑。
“刚才我们几个大人也在说这事儿,就是若想娃子们将来考科举,丁老师有把握吗?”
原来是这种事情,丁石头微微一笑。
“当初我在此开塾学,跟我们村长和耆老们保证过,启蒙班我带五年,保证学童识字五千、能写会算。”
“但我在五年内不会重点教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音律骑射。五年后,大家将面临一个选择,继续留下跟我读书,还是转到其他私塾,甚至直接去城里书院读童学,都可。”
丁石头将当初的解释再说一遍,揣测着这位家长突然提起这茬的用意。
“我们自然是想让娃子继续跟着你读书的,只是……听说你没有秀才功名,若是将来娃子去报名参加县试,这举荐人……”
原来如此,看来是那江夏村塾的新招,果然出手了!
江夏村塾为何开得如此热火,不就是因为老秀才几十年的声望?还有他长子的秀才功名?还有次子也是童生。
这就像两块活招牌,也让有心想送孩子科举的家庭信赖。
而丁石头却什么功名也没有……
“大叔,家福还不到六岁,要考童生也是十年后。可我兄弟丁点已十二岁,只过几年就可以去考童生。”
正文卷 第258章 想拆她的台?
“我有没有秀才举荐人,最多四年,你们就会知道了。十年之内若我兄弟考回秀才功名,我九九塾学自然就有举荐人。”
所以,江夏村塾那父子说了什么威吓的话,根本就站不住脚。
“再说了,杭城多的是秀才,举荐人的事你们不用担心,我出钱请城里私塾的先生具名。”
丁石头释疑之后又给出有力承诺。
没有参加过科举,连个童生都不是的她,纵使其他师资再强,这身份上也是她的弱点,因此,她自然要想到那一天的解决之道。
只不过没想到那一天来得有点早,这才开塾不到一个月呢。
但阵脚不能乱,气势不能输。
王家福的爹听了她的话很是动容,当场朝丁石头深深一揖。
“丁老师是真正为大家造福之人,若举荐之人解决,我们也无后顾之忧了,具名若要出钱,也不能让先生来出,到时看要多少钱,我家会尽量想办法凑齐。”
“无妨,小生若能教出童生,也很有成就感,自然会想办法为考生们解决这些问题,不过这事你们也别传到有心之人耳中,难免以后生出事端。”
丁石头客气之后又提醒一句。
江夏村塾想拆她的台?她好歹也是见过风浪世面的,这些都是小问题。
王家福的爹一听便有些反应过来,连忙答应着就走了。
丁石头看他走去和先前那些人继续嘀咕,知道是在传达她的说法,此时她要上课也无暇再管那边,便走进了敞屋。
学童们已在丁点的指挥下坐好了。
每天的教学内容不同,但每天都会随机抽查以前学过的内容,若忘记的人多,就会将那些内容再重新教一遍,加深大家的印象。
如此反复轮替知识学,一点一点慢慢积累着,但一个月就要过去了,丁石头还没有让大家拿纸笔。
不过已经用到那一捆小竹榻了,一百个数早在试读时就教完,但也只是会数,九九口诀在这个月教了一半,就开始上算术课。
丁石头用竹枝做的小竹棍,用细竹竿做的大竹榻,然后挂到黑板上,教大家做简单的加减题。
这么小的孩子,她还不想教太复杂的内容,能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就不错了。
而少年们那边,已经买了个新算盘,中午跟着丁石头学珠算了。
因为中午也没闲着,因此夜里大家就很少有来找她的,让她得以休息,也有空闲做衣裳。
她自己的,丁点的。
小福姐妹的就自己解决。
沐休时,她就和丁点在后院围墙下种了一溜儿辣椒。
因为现在种菜不赶季,干脆将自己有的弄了些辣椒籽在温室里培苗,再种到这里。
下个月再从村里弄些冬瓜苗种上,其他的菜,少年们都搁下话了,家里种时就弄些苗过来给他们逐个补上,自家吃菜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丁石头也答应秋天给辣椒留种时,会分些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