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251)

2018-03-05 燕七雪

  以后陈六的媳妇每天过来做饭,得空还帮小福姐妹做给学童们吃的茶点,到也识趣,让小福姐妹很感激。

  不进城的丁石头也开始忙扩招的事,首先是统计复学班。

  她让人带信那些已经报名的人家,或还在犹豫的人家,让复学生们在沐休日按九九塾学的时间,过来试学。

  就像当初给启蒙学童试教一般,丁石头将早就讨论好的教学计划拿出来,由她和刘学贵分别带班试试。

  她是全新教法,最熟这时代塾学的却是刘学贵。

  六月初十这天来了二十多人是确定报了名的,还有十多人在犹豫而站在场外,再加上本村十多个少年人,场面也很壮观。

  同样吸引了许多村里人来看热闹。

  外村的村长和耆老也来了好几个,老村长和王大耆老赶过来打招呼,喊丁点拿凳出来坐。

  大家早已知道九九塾学少年夫子的大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启蒙学童的口碑,今天见了也没有什么疑虑。

  只是有些复学班成员,却是当年刘学贵的同窗,因此见了面打招呼就有些不好意思。

  但丁石头却告诉他们,学无止境、达者为师。

  辍学不是你学得不好,而是受家境所困,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必拘谨,正所谓坦荡君子,不卑不亢,坦然待人便可。

  大家听了丁石头的一翻话,无不敬佩地向她行礼,很快气氛就融洽起来。

  刘学贵考较了大家过去所学知识,让人惊讶的是,大家竟然都能熟背如流,一问之下,才知道大家都有心向学,这些日子都在家先温习过旧功课了。

  这样主动自觉的学习精神,让丁石头很满意,读书最怕不主动了,自己有求学意识,教起来就不会太费力了。

  最后,丁石头根据他们的考较情况,分出甲、乙、丙三个班。

  “十天后你们再来,把今天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好好温习,把过去读过的书好好记熟,十天后再考。”

  “记住,每天卯时可起,到辰时都是读书最好的时间,戌时到亥时之间也是,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读书。”

  “读书要灵活应用,每天早晚各保证一个时辰就好,可以集中,可以分散,中午有空也可写写字,熟练写法就行。”

  丁石头将复学班名册交给丁点,她摇着折扇十分有气度地上前叮嘱那些复学生。

  正文卷 第351章 新校舍建成

  尽管她的年纪不比他们大多少,比她大的也有几个,但她的气度和气势,都是别人没有的。

  所有人都敬佩地看着她,认真聆听着她的交代。

  复学班离开后,表现最好的本村少年们也打了招呼就回家去了,他们今天也有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说明他们这些日子学得还不够。

  “咱们村的都进了甲班,这些日子的努力没白费。”刘学贵走过来,拍了拍丁点的肩膀,笑看着丁石头,“丁点也在甲班。”

  “甲班的三年后都可以去考场见识一下,另两个班行不行,要看他们未来的成绩和表现。”丁石头也笑道。

  “但我的教学主旨,是识字读书、增广见闻、博览群书。因此今年算是巩固年,明年就要大力去学策论和八股应用文的写法了。”

  “甲班应能跟得上,另两班如你所说,要看他们未来的成绩物表现。”刘学贵点点头,却中肯地说道。

  八股应用文是丁石头常用说法,大家听得多了,也就不奇怪了。反正考试会考什么没人知道,但考试是什么方式,大家却是知道的。

  六月,在学童们的朗朗读书声里,精神抖擞的队伍风景中,占地一亩三分的新屋建好了。

  这次没有少年们做小工,丁石头也不急着要入住,只要这个月建好就行,但陈六还是很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事。

  丁石头每天傍晚都去看一回,计算着七月到底能收多少复学生。

  毕竟名册是按第一次到来的人数统计的,后来也没缺人,但也没有增加人数。

  如果这么大的新校舍建成了,结果生源却不如预期,可就要给江夏村塾看笑话了。

  “怕什么,咱们村还有十几个占位置的,就算别人全都不来,也不会空座的。”丁点注意到老大的烦恼,连忙安慰她。

  老大明明早就算计好了,现在却又来发愁是为何?

  “咱们买地的钱就指望这束修了,可容不得变数呀。”丁石头笑着解释,有所期盼才会紧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