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_作者:燕七雪(427)

2018-03-05 燕七雪

  “各位童生,你们对明年的院试有把握吗?是想埋头苦读,还是想做份工贴补家用,也赚钱买书买纸笔?”

  这话一出顿时让其他村的童生们安静下来,表情有些复杂。

  南城村的几个昨天就知道了消息,也知道这次机会优先外村童生了,毕竟他们不交束修,压力小得多。

  “我、我想做份工……”杨花村的杨诚突然红着脸站起身,有些渴望、有些窘迫。

  见丁石头看向自己,连忙解释:“丁老师,虽然九九塾学束修不高,但我爹病了,靠我大哥种地有些辛苦,我想……”

  “我保证,就算做工也不会懈怠读书的,明年我还要考秀才呢。”说到保证,他清澈的目光炯炯迎视着丁石头的打量,充满了坚定光芒。

  “好,记你一个,我还需要一个人手。”丁石头便点了点头答应了杨诚的请求。

  见杨诚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其他人也有些松动,但又迟疑着不敢请求。

  不是害怕工作的问题,而是怕分心,没想到重拾书本一年就考上了童生,他们接下来一年更想拼命读书。

  “如果大家交得起束修,专心读书自然是好,我也希望你们明年一举登上院试榜。”丁石头见状以为没有新人手了,就准备不说这个话题了。

  “丁老师……”李水村的李德善突然站了起来,期期艾艾有些无措。

  “我的排名在杨诚后面三位,我想,杨诚可以一边做工一边读书,我应该也能,若能赚些工钱贴补家用,我奶和我奶奶绣花也会轻松一点。”

  丁石头有些惊讶地看向李德善,没想到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杨诚考的是八十三名,他考的是八十六名。

  虽然名次比刘学贵的二十八名和江虎子的五十六名都有一段距离,但他们俩确实相差不远。

  若杨诚可以不影响读书,他一定也能。这样的对比让他决定在为自己努力时,也为家人搏一把。

  “好,就你们俩了,你们不用再交束修,明天就去田庄的塾学当老师带班。”

  正文卷 第592章 没有公开工钱

  “每个月将沐休日集中在月底一起放假,可以回家陪陪家人,也可以回我这里来问功课,表哥一样会为你们解惑。”

  “启蒙班只开到冬月,整个腊月都放假,一直过完正月十五再开塾。所以放假的日子,你们可以继续回来读书,不另收你们束修了。”

  丁石头说完待遇并不强调什么要求和工作范围,因为刘学贵会带他们,一应教学道具也早就准备好了。

  细竹枝做的数数用小棍是田庄里竹林伐竹做的,字牌、黑板、课桌椅全交给王木匠完成,再由陈拾来拖回田庄。

  田庄里将议事的敞屋改成了塾学,还在旁边加建了一间,又在侧后面建了三间还算宽敞的老师宿舍,隔着地坪与下人屋子相对,算是清静。

  田庄的九九塾学时间制度与南城村一致,但束修却不是。

  南城村还能当初还能往江夏村塾送娃启蒙,能读上几年,田庄那边的村子却几乎都是没上过学的,认字的不多。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越穷越读不起书,越读不起书越没有读书人,没有读书人就没办法让大家读书。

  真正考功名的人都愿意在城里找活路,或者专心科举,谁会往穷村子跑?工钱少、束修交不起,谁愿把自己的光阴和前途埋葬在这里?

  只有丁石头这种已不缺钱也懂得多收学生降低教学成本的人,才敢来这里开塾学。

  不论是十多岁的还是几岁的,全部都上启蒙班,而且从第一个月开始,就只交五吊钱束修,而不是一两银子。

  没别的,当初她将三村里劳力工钱提到三十文每天,还让他们高兴得什么似的,这样他们大概收入也算得到了。

  就算能交上一两银子,家里也快掏底了。

  就算一开始能供得上,但很快怕就因交不起束修而弃学吧。她的目的不是要从这些穷村子捞束修钱,而是传播文化,扫盲。

  她当然没有伟大到要当大明教育家,但她希望这样便宜的塾学一步步扩散出去,遍布天下时,读书人增多了,生活环境也会变好的,她也能在家里数钱了。

  薄利多销、生源决定成本,她手中培养着大批教育工作者,根本不怕外来的秀才唱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