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没有公开工钱,只是私下让刘学贵到了田庄再说。
田庄年初就由三村张罗上来入学名单,一共八十人,可以预见收入是四十两。
杨诚和李德善各带一个班,只要依样画葫芦把她平日教的那套用上就行,包吃包住每月工钱五两银子。
对穷家孩子来说不少了。
但丁石头仍然制定了三个月试用期,若这两个少年只会读书不会教书,还是要换人的,不能在那儿白瞎工钱。
试用期第一个月二两,第二个月三两,第三个月四两,若能撑过三个月试用,就能拿到五两银子了。
自然,刘学贵是不存在试用期的,他一直拿五两工钱。
外村少年早就知道刘学贵不但在复学班,更带启蒙班而且工钱很高,因此平日也视他为管事,多听他的话。
这也是丁石头放心让刘学贵去带队的原因,不存在不服众的问题。
正文卷 第593章 出远门不用害怕
这天复学班没有照常上课,而是由丁石头教大家吹笛子,也算是上一堂音乐课吧。
这时代又不能专门教唱歌,她也不精通乐理音律,更不能将她会唱的歌曲一一教给大家来唱吧。
所以,她只能教吹笛子,也算是一个交代,毕竟塾学要走长远,还是要教音律和骑射的,不能输于其它塾学。
南城村的少年们那天从山上回来当晚就去了李耆老家买竹笛。
后来丁石头让丁点去把剩下的几十支买回来,让李耆老小赚了一笔。
今天,丁石头把一次买回来的笛子分发给外村少年,全是免费赠送,可把南城村的少年们馋了一回。
但他们从来没交过束修,一直以来老大对他们多好他们也心知肚明,因此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并没有多说什么。
上午教吹笛子方法,又以《乡间小路》为例教他们实践,顺便把这首歌也教了。
大家会唱,吹起来也能把握住吹奏的旋律和感觉。
中午让他们回家自己练习,下午继续。没有什么乐谱和音律方法,只是简单的七个音符掌握方式。
这不比教认字,教会一个是一个,就算是教字,认识的字累积起来也是要组词、造句、写成文章的。
因此,今天只教了基本方法和简单的曲子,等他们以后熟练了吹奏之法,也能自行发挥。
熟能生巧,没那么死板的方法,不然没上过学的小牧童又是如何吹起悠扬的牧笛的呢。
但是明天刘学贵、杨诚和李德善就要去田庄了,他们只能学一点算一点吧。
中午放学时,丁石头把杨诚和李德善叫到小厅上,先给他们算了第一个月的工钱,那是两个足两的银锞子。
并且说明这个月的大小端午节都不会回家了,因为往返路上最快也得两三天,根本赶不及回家,只能留在田庄过节。
中秋虽会放假但同样可能回不了家。
“中午回家和家里人说清楚这事儿,也让他们给你们收拾行李,田庄包吃住,带换洗衣物便可。”
“下午来签了用工契约,明天早上出发,后天下午就到了,出远门不用害怕,田庄里人很多,有什么需要找张管事。”
“以后来去,会安排马车给你们。还有骑射课,以后有机会再教你们,不必担心。”
看着因为收到巨额工钱而欢喜、因为要离家去做工连过节都不能回家而担忧的少年,丁石头便多说了几句话安抚他们。
但过节回不来,每月却有四天集中起来是可以回家的,因此少年很快想明白也就不担心了。
“多谢老大给我们这样好的活儿,我们一定好好做事,也好好读书。”
杨诚朝丁石头行礼,不因丁石头和自己差不多大还是女孩子而有丝毫轻慢。
“杨诚说得对,我也是,一定不辜负老大给的机会,不给老大拖后腿。”
李德善也跟着行礼,压下一脸激动情绪。
“记住,你们是童生了,以后还要考秀才的,为人处事不说要呆板守礼,但行事举止多些注意,戒急戒躁,有事情和刘二哥一起商量。”
杨诚和李德善看了刘学贵一眼,连忙应诺。
正文卷 第594章 表明自己的计划
“回去吧,下午继续学笛子。”
丁石头含笑看着两个已明白要听刘学贵领导的少年,便让他们回家收拾收拾去。
“我昨晚就收拾好了,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叮嘱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