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黑莲花皇帝之师后_作者:长野蔓蔓(171)

  “知道了。”沈青琢身披狐裘,拿过待处理的案卷,笑道,“你才多大呀,怎么越来越罗嗦了?”

  小德子脱口而出道:“我才不是啰嗦呢,七殿下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一定照顾好公子,否则等他回来,绝不会放过我!”

  一提起七殿下,沈青琢唇畔的笑意淡了下去。

  “盛京再冷,也比不上绥西。”他望向漆黑的窗外,轻叹一口气,“凛冬已至,这场仗,打得太久了。”

  “没事的公子,七殿下一定会赢的!”小德子急忙安慰道,“说不定……说不定今年就能回来过年呢!”

  沈青琢淡淡笑了笑:“但愿吧。”

  ***

  翌日一早,沈青琢前往紫宸殿面圣。

  一进内殿,点满各个角落的沉香扑鼻而来,而光熹帝就死气沉沉地躺在一片烟雾缭绕中。

  这两年,光熹帝的身体日渐枯竭,以前还一个月上两次早朝,现今却整日躺靠在床榻上,等得道高人练出长生不老之药来给他续命。

  但要说他完全不问朝政也不对,看似整日沉迷修仙炼丹,其实暗中将前朝后宫的局势牢牢稳住,令各党各派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然,这只是他理想中的状态而已,事实并非如此。

  沈青琢收回思绪,拱手行礼:“给皇上请安。”

  “来了啊……”光熹帝眼眸微阖,“坐着说话罢。”

  “谢皇上。”沈青琢也不推辞,拂开厚实的狐裘,依言落座。

  自打他病重痊愈,光熹帝召见他时都特意赐座,以示恩宠。

  君臣二人,一问一答,将北镇抚司近来的重要案件梳理一番。

  歇了片刻后,光熹帝冷不丁开口道:“一早,绥西送来了战报。”

  沈青琢心下一紧,不动声色地问道:“可是捷报?”

  “是。”光熹帝望向他,“大捷,西戎被打得退回绥岭河以西,主动递出降书。”

  沈青琢立即站起身来,拱手拜道:“恭喜皇上。”

  但光熹帝面上却不见一丝喜色,“还有一个坏消息。”

  堪堪放下去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沈大人蹙了蹙眉:“难道是……”

  光熹帝缓声道:“晋王重伤,军中医疗条件简陋,恐有性命之忧。”

  一霎那,沈青琢只觉眼前一黑。

  喉间涌起一股腥甜,他死死掐住藏于衣袖下的手心,竭尽全力稳住身形,这才不至于当场晕倒。

  见他没反应,光熹帝似是自言自语道:“爱卿啊,你说,朕该不该召他回来呢?”

  “这……”视线渐渐恢复,沈青琢面上无动于衷地回道,“按常理说,西戎投降,绥西已定,晋王完成了他的使命,皇上可以召其回京了。”

  “并非朕心狠啊,青琢。”光熹帝叹了一口气,“朕心中有何忧虑,沈卿你是明白的。”

  沈青琢沉思片刻,谨慎地回道:“微臣有一个提议。”

  光熹帝来了点兴致,“哦?不妨说说看。”

  “此次绥岭河大捷,普天同庆,然晋王不慎重伤,皇上大可召其回京,一方面给予封赏,另一方面让晋王好好养伤,以示皇恩浩荡。”沈青琢顿了顿,斗胆说完了后面的话,“待年后晋王痊愈,再重新将其遣回封地,若是晋王不幸……”

  光熹帝目光莫测地盯着他瞧了好几眼,随即满意地笑了笑,“沈卿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沈大人果然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啊。”

  “为皇上分忧,乃臣分内之事。”沈青琢荣辱不惊地回道。

  “你先下去吧。”光熹帝挥了挥手,又想起什么似的,叫来苏公公,“将楚王进贡的那盒灵芝拿出来,给沈大人带回去补补身子。”

  沈青琢拜道:“谢皇上恩典,臣先行告退。”

  转身的一瞬间,他面上的所有表情消失殆尽,只余无尽的冷和沉。

  他出了紫宸殿,径直往霁月阁的方向走,越走越快,越走越快,最后小跑着推开了殿门。

  “公子?”小德子正往外走,见公子扶着门喘气,不由惊讶道,“您怎么跑得这样急?”

  “我……”沈青琢努力平复着呼吸,“先进去再说。”

  踏入内殿,他脱下白色狐裘,疾步走向案桌前,抓起纸笔想写信,这才发现握笔的手颤抖得厉害。

  小德子赶紧上前磨墨,“公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沈青琢单手撑着案桌,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殿下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