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子没空房子给邱家外公几人住,他并不是推搪,而是事实。
几个院子里的空房子,除开给人住的,基本上都拿来放收回来还没来得及晒干的粮食了。
他表哥表弟表妹是个什么德性,他知道得太清楚了,自然也就不会让他们跟他们住一个院子。
所以,新房子还真的是没地方给他们住。
孟一宁问跟过来的易哥儿,“头一批收的水稻是这些吧?”
他们家的水稻是分两批种的,第一批就是他那一亩田的水稻,种子是问村长要的,不过就是在泡种的时候他加了营养液,还稍微激发了一点木系晶核的能量在里面。
第二批种子是他跟孟重珏交换的杂交水稻种子,那一批水稻只能拿来交易出去,是不能留种的。
“对的,宁少爷。”易哥儿抓了一把水稻出来,“宁少爷你看,这一批水稻的种子比第二批的种子更饱满一些不说,还比第二批的水稻稍长一点。”
孟一宁抓出来看了看,星哥儿已经机灵的去取了第二批水稻的种子给他看。
两批种子放到一起细细对比,还真如易哥儿说的那样,第一批的水稻较第二批更饱满长一些。
孟一宁看了几个框子的水稻,问一遍的易哥儿,“第一批水稻收了多少石?”
“大约10石。”易哥儿记得很清楚,当时他还激动来着。
10石。
一石在北晋朝是差不多120斤左右,10石,就是将近1200斤。
这都赶上现代的水稻亩产了。
当然,若是他不加营养液跟木系晶核能量的话,估计是没有这么多的。
作者有话说:
晚安~么啾~
第106章
离开前的准备。
孟一宁沉思了一下, 边上的夏文泽问道:“宁儿是想将这些水稻用来作为这次的种子?”
“嗯,你觉得怎么样?”这一批水稻也算是改良了,若是接下来亩产在他不用营养液跟木系晶核能量的情况下, 还能有个800到900斤, 其实就已经比这里的水稻产量好了。
要知道, 这里水稻亩产在500700斤左右,那还是良田肥田,精心侍弄的情况下。像是下等田,哪怕精心侍弄, 能有个300,400斤就不错了。
而这一批水稻种子在经过营养液跟木系晶核的改良下, 作为种子,应当是可以增产的。
夏文泽道:“我觉得可以试试。”
“嗯, 就是不知道稳定性如何,今年先种这个吧。”一种优性种子的诞生,是需要持续性跟稳定性的,并不是那么好得到。
他也不觉得他用营养液泡一泡, 用木系晶核能量冲一冲就能弄出什么好种子出来,不然末世也不会有那么多农业方面的专家研究那么多年也没有弄出更好的种子来了。
只要这批种子能在明年增加产量就行。
“你说让他们跟着我们种冬稻,会愿意吗?”孟一宁跟着夏文泽来到书房,这里有冬小麦,但冬季种水稻, 却是没有的,只有更南方才有一年种两季稻子的说法, “有了遮布, 其实我们这边也适合一年种两次稻子。”
上窑村这边有点靠北边, 虽说冬季不像真的北方那么冷, 但冬天温度也没有多高,如果跟现世一样有地膜这种东西,一年完全可以种两次水稻。就是冬季的水稻可能产量会稍微有些出入。
夏文泽道:“问问就知道了,若是不愿意,我们也不勉强。眼下日子不好过,像这种没有试过的事情,他们多会拒绝。”毕竟这边只在冬季种小麦,还没种过水稻。
“那就问问吧,愿意种我们就教他们怎么种,不愿意就算了。”孟一宁倒也能理解,毕竟种冬小麦他们也比较粗糙,不用地膜这种东西,要是跟着他们一起种水稻,还得额外花钱弄遮布出来,在这次天灾之后,家家户户的日子就更拮据了,肯定不太愿意花钱来做这种可能会赔本的事情。
“反正还有土豆在那里。”不种水稻还可以种土豆,明年收了,也能有吃的。
村里的救灾,之后孟一宁两人再没有参与,村里虽然有些风言风语,但还没有人来到他们跟前说,当然,也可能跟两人不怎么出门有关。毕竟盛夏,天热,出门就是暴晒,还不如躲在书房里吹着电风扇看书呢。
朝廷的赈灾措施也很快下来了。
每村每户统计损失,房子损失在五两银子以下的自行承担,五两银子以上的,拿着花费证据去衙门登记,每多一两银子,朝廷补贴300文。粮食每家按人头发放,每人20斤。
孤寡老人跟孩子还有额外的补贴。
孟一宁听易哥儿他们说起这个,感觉还行。
补贴的银钱虽然不多,但是粮食一人20斤,也够吃一个月了。
一个月,怎么也能把自己的家再重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