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村长拿着要种土豆的名表来找了一趟夏文泽两人。
经过这次天灾,原本还有些既想要种土豆又不愿意给那收成后的两成的人,也都没出声了。
今年冬季大家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果明年还这样的话,怕是真的没有活路了。
有了土豆在里面缓冲,明年的日子怎么也不能比今年差了。
村长喝着凉茶,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之后还有没有雨,要是还跟上半年一样,你们这土豆,算是救命粮了。”
土豆的好处,夏文泽是跟村长说了的。
夏文泽宽慰道:“我们现在多做准备就好。”
村长又坐了一会儿便就走了,他还有事要忙。
孟一宁看了一眼名单,“倒是全都要种。”他还以为有人会不种,像他以为的那样私底下拿人家的土豆来种,没想到竟然是家家户户都愿意种了。
他还在名单上看到了几个有些眼熟的被他拉进黑名单的人。
孟一宁啧了一声,说实话,要是没这次天灾,这些人哪怕登记了,他也不会给他们土豆。也不知道这些人是运气好还是不好。
有了天灾在前,他要是当真不给人家种土豆,这怕是要被人说死。
夏文泽也看到了那些人的名字,“学堂里的那些人都登记了。”一旦登记了,就表示赞同了收成后要给两成的土豆给他们。
“登记了就登记了吧。”孟一宁对着电风扇吹风,那些人不过就是想占便宜而已,但发现在他们这里占不到便宜不说,反而会受到更大损失的时候,自然就会歇了心思。
既然要种土豆的人的名单已经有了,自然土豆育芽的日程也要提上来了。
而土豆上报给衙门的事情,也由夏文泽去做了。
土豆怎么育芽,孟一宁教给了易哥儿跟星哥儿,还有怎么种,需要注意一些什么,他都教给了两人。他们两人学会了,再由他们去教村里的人。
天灾之后天气又恢复了不见一滴雨水的酷夏。
日子还要过下去,有了朝廷的补贴,日子总算是没有了那么难过。
各村已经在开始规整土地,准备种冬小麦跟冬季的蔬菜了。
上窑村的人更是积极。
也如夏文泽他们猜测的那样,上窑村的人并不愿意额外花钱去弄什么遮布,往年冬小麦他们怎么种的,眼下还是怎么种。至于什么种冬稻的事情,更是没人愿意种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种。
村里有人手头宽裕的,也愿意跟着一起种,像是村长家,还有其他一些人家。加起来能有三十几户人家愿意跟着孟一宁他们种冬稻。
这些人家全是家庭条件好的,不在乎那点水稻种子跟遮布的钱。
那一场暴雨,并没有给干涸的大地带来多少滋润,在酷热的天气之下,那些带来灾难的雨水早已经在连连的赤阳之下蒸发。
河水的水位可见的减少,许多村子都已经开始在挖蓄水池,而蓄水池的水,便是来自上窑村外的那条岱河。
地里被那场暴雨打落的粮食早已经被人珍惜的捡了起来,现在大家紧赶着开始翻地秋耕。
冬小麦,萝卜,白菜,豌豆等等能在冬季存活的粮食蔬菜全都被大家抢着种了下来。
夏文泽将土豆上报给了县衙,也将一应数据记录上报了上去,如何种植等等自也是一并记录在册上交。
之后县令是要先试种,还是来看看他们这里,亦或者是好大喜功的直接拿着他给的那些东西上报,那都是县令的事情了。
家里人口多,要做的事情也多。不过这些都跟夏文泽没有关系,即使夏文泽对于院试成竹在胸,孟一宁也没再让他再做其他。家里自有他跟何管事还有方管事,加上王账房也到了,不必夏文泽再跟着忙活。
买回来为美食城与百货超市培训的总共有四十六人了,美食城那边孟一宁挑选了二十四个在厨艺方面有些能力的人。另外的二十三人,不是盐糖不分,就是厨房杀手,这一部分人孟一宁根据各个的特长,有的分配去管美食城那边的后勤调控,有的分配到百货超市那边去管理进出货等等,总之这些买回来的人,都是美食城与百货超市的主要骨干人员。
在这之前,还得让王账房教这些人算学,识字这些人眼下已经差不多学会了常用的字,不急。
秋耕在忙,家里的地又添了几十亩,买回来的地全都请村里人帮着种,工钱还是每日35文,不包吃。
土豆催芽后,已经开始如火如荼的种进了地里。
这一段时间村里大家都在忙着秋耕,许是看见了希望,倒是没有人再出什么幺蛾子。
孟一宁将何管事、方管事、王账房三人叫过来,“这些是明年春耕之前你们需要完成的事情,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