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蔽月_作者:伊莉莎(283)

2018-02-15 伊莉莎

  “叔父,您怎么了?”高孝琬看高励脸色不对,忙扶着他坐下,可高励甚是动怒,推开高孝琬自己一屁股重重坐回到了凳子上,平时里看着圆滑狡黠的八字胡子不住颤动着,里面夹着几根白须。高励已近花甲之年,靠着在封地的产业爵位本也可以高枕无忧,朝中大臣皆说定是高励挥霍无数,花光了其父清河王高岳积攒的家业,于是落魄潦倒又来邺城溜须拍马想结识些新贵。

  其实,高励一不好色,二不贪酒,清河封地盛产矿才,虽不及邺城富饶,可百姓上缴之赋税相当丰厚。乐安王在当地声誉甚好,自己洁身自好不说,膝下一双子女更是管教得知书达理。高孝琬派了可信之人前往清河探了高励虚实,探子如此回报,让孝琬倒是吃不准这乐安王到底是怀了何种心思回了邺城,更是为何几次三番和他谈起眼下局势便似有弦外之音。

  他是高澄一脉的嫡长子,朝中多少大臣为了附和文宣帝高洋的心思,将他视为避之不及的祸害,如此多年下来,他已经习惯了。两袖清风,中庸之道,辱不可使他恼怒,荣不会让他心喜,他甚至已经忘了,年少轻狂之时是如何得心高气傲……

  “叔父,孝琬该死!”高孝琬撩起长袍前摆郑重跪于高励面前,“旁人皆说你乐安王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一有动静便两边倒,实不可信。可孝婉觉得,时至今日,还念念不忘匡扶长房一门要帮我高孝琬的人,除了叔父天下便难觅第二人了。叔父怒孝婉不争,恨铁不成钢,孝婉有心试叔父之心意,激怒了叔父,实在不该!请叔父消消气,不可为了此事动了心气,若是叔父病了,普天之下,可谁还能帮我高孝琬一雪前耻?!”

  “你……?殿下,你是有心试探于我?”高励闻言,惊讶之余连忙起身扶将起了跪在地上的高孝琬,连声道,“殿下不可拜我,万不可拜我,高励是何身份,哪里担得起殿下您的一拜呢!我也是年事已高,竟然分不清殿下说的是是真话还是假意了,哎……老了老了呀,我真是恨不得再年轻几年,若是我能早些年回来邺城,能帮助殿下你……该有多好!”高励不住摇头,紧紧抓着高孝琬的双手。

  “叔父,孝婉不过是一介落魄皇孙,文不成武不就,身无长处,封王十几载只是混吃等死何曾有过什么建树,乐安王啊,你凭什么就把你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押在我这个不成气候的人身上?孝婉没有铁血手段,不曾有什么勃勃野心,这十几载,我只是忍气吞声,只是想着息事宁人,叔父,您何曾需要我这么个酒囊饭袋来帮您起事?”

  “殿下啊……”高励老泪纵横,徐徐弯下膝盖,跪在了孝琬身前,任高孝琬如何扶他都不起来,“殿下忍辱负重,老夫何曾不知道殿下是如何苦楚,今时今日,我高励若是为了一己私欲想要改旗易帜趁乱起事殿下当视我为贼寇,出了这门便可将我这老贼报于朝廷抓了去,可是,我高励若是与我父亲一样老死清河眼看文襄皇帝骨血就此没落,百年之后我高励去了九泉也是无颜见我的先父和文襄皇帝的。当日文襄帝突然遇刺,先父清河王带着全家老小逃离邺城,这事直到他弥留之际还在耿耿于怀,父亲他一直和我说,他一生重情守信,没想,却在如此紧要之时却只能遁出邺城弃殿下您不顾,说他实在无颜,毕生之憾!我高励怕死,在封地躲了如此多年才敢再入邺城找寻殿下您,殿下不信我也是理所应当,理所应当!”

  高励低头蜷着身子一直跪倒在了地上,地上有先前砸碎的杯子泼上的茶水,此刻,还滴落了乐安王高励的眼泪。

  “叔父,叔父,你先起来说话,孝婉真是错了,我不该揣度叔父你的!您老先起来,不然,孝婉也只能跪在您面前和您赔不是了!”高孝琬说完也对着高励跪下,老的眼泪横流,小的也低头恭敬跪着,如此这般场面,倒真是让人潸然泪下。

  高励平复了心绪,想着这门外有脚步声,该是小二热了酒上来了,便也抹干了眼泪,两人坐回到了酒桌旁。小二热敲门进来,放下了酒壶便走了,高孝琬而后检查了走廊外也没旁人,便放心把门又合上了。

  “叔父啊,您对家父还有孝婉的权权之心,孝婉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才好!若是成事,孝婉必当封叔父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殿下,这些都是后话,其实老夫能看殿下拨乱反正重登大统便余愿足矣,此生无憾了,若是要殿下答应我什么条件,那我宁愿立刻就回清河,此生不再入邺城半步。”高励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