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蔽月_作者:伊莉莎(341)

2018-02-15 伊莉莎

  “这先锋大将听来不错,可原来便是这般前去挑衅又要打不赢便跑的角色,这种事情还真是适合那只会逞匹夫之勇的段懿去做。长恭你可不是小喽啰,那什么抛头露脸打前阵的累活便让给这段家小儿好了!”燕小乙抹了把脏乎乎的脸,似乎在安慰长恭,拍了把他的肩膀说道,“我昨晚进了晋阳城,里面可真是一片悲凉,食物殆尽,伤员满地,杨忠这把晋阳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百姓恐慌不已,若是不尽早解了围困,运粮食进城,我看……”

  “晋阳城里必有内乱!到时候李将军他们怕是无法应对,乱民暴动反而助了周军一臂之力!”子莫沉声道。

  “是啊,李将军忠心朝廷,可到底这齐国的军士们多为鲜卑人,而普通的底层百姓又是汉人。这晋阳城里的汉人平日里本就忍气吞声,如今大难当前,鲜卑人和汉人又不能守望相助,晋阳有难,而很多汗人豪族根本只是锁粮仓自顾生计,根本不会支援城中驻军。平时看着相安无事,一到打仗时候,真是矛盾立现。”燕小乙叹了口气。

  “何止是晋阳,你该知晓这晋阳若失守,我大齐空有大片江山也是没用了。门庭洞开,半边江山便是落入了周国之手。究其根源,便是朝廷向来重视鲜卑贵族的利益,而汉人,始终都游离其外。国盛,他们自谋生计,国亡,汉人们也只是作壁上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北齐之于很多汉人,根本不是同生共死的母国,只求不被欺凌得太过便可,苟且安生,哪里来的与国共存的勇气豪情,也根本不会阻挡外敌的入侵。”

  这一方的乱世,天下割据政权更迭,有太多的生灵已被涂炭,百姓们苟且求生,恰似蝼蚁。北齐雄踞北朝坐收中原精华,秣马厉兵,却忘了国之根本在于民。鲜卑势强,然而汉人却最多。

  “那长恭认为如今该如何?那肆同小镇近在眼前,不如你我二人直接去那里掳了周国皇帝前来,或者直接就绑了宇文护如何?有人质在手,我看杨忠不愿退兵也得退!”小乙说道。

  “掳劫人质可解燃眉之急,只是难解周国犯我齐国之心。我们不敢正面交锋却只会偷袭掳劫,只会让周国大军认为我大齐是穷途末路只能使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了。不能打败周军,让他们落荒而逃,我看周国侵我大齐之心便是不死。没了宇文邕,宇文护大可找别的皇子王爷代替,而没了宇文护……八柱国十二将军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西魏与东魏分家之后,西魏便是府兵之制,宇文泰为柱国之首,地位超然,然而其他柱国也皆是关陇门阀的核心聚力。相比较北齐这种靠着高氏家族一家独撑局面的体制,周国则是一个由相当庞大的武将集团共生共赢产生出来的利益体。断了高家子嗣,北齐必亡。可若是杀了宇文护或是宇文邕,关陇门阀不死,北周便不会消亡。东西二魏分家之时,明明祖父高欢所创的东魏在实力上更胜一筹,时光荏苒,短短不过十几载,如今北周的实力不能说凌驾于北齐,可是光凭他们如今的兵力士气,两国的差距已经在伯仲之间。

  “这可如何是好?我进晋阳之时,里面真是万物凋敝,李将军知道援军已经在了城外,可是城中一片死气沉沉,百姓们像是等着末日一般没了盼头,而守城的将士也是人手不足,只能让轻伤的将士也上了城门带伤守城!如此下去,真是消耗不下去。”小乙忧心说道。

  “小乙哥哥,我看你今晚还得再去一次晋阳。便说是传并州刺史高长恭的口谕,晋阳解危之日便是新政推行之时。汉人豪族之中愿拿出仓中之粮犒劳军士的,日后可封食邑,食邑多少与此刻上交的军粮相挂钩,谁献了粮食献了多少,都让李将军命人记下!城中粮铺,愿意开门施米于百姓的,也让李将军登记在册,日后朝廷原数奉还不说,还可免其三年赋税。商贩有施善行赠粮者,兵士之中抗敌有功者,父兄之中有守城捐躯者,皆可脱离奴籍,兵户,以后成为民户,还于后代自由之身。而民户之中若有自愿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者,更会有封赏,不分汉人还是鲜卑人,只要为守晋阳城出了一份力,一律论功行赏!”

  子莫一番话听得燕小乙满脸震愕,不禁对他说:“长恭啊,你这法子虽妙,可也药效过猛了些,你毕竟不是那九五之位上的天子,若是擅自改了政令,到时候那皇帝责怪起来可如何是好?况且,你今日的作为,怕是日后会给有心之人落下口舌,授之以柄啊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