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作者:千年书一桐(399)

2018-02-11 千年书一桐

  可问题是谢涵不想跟这么多女人去抢一个男人,说白了,不还是妾吗?不还是没完没了的争斗吗?而且这争斗只会比上一世在顾家更残酷更艰险百倍,她实在不想重复这种日子了。

  可若自己什么也不做的话,顾钰真成了皇上的宠妃她谢涵的苦日子就来了。

  总之,做不做她都难,这个度还真不好把握。

  因此,略一沉吟,谢涵摇了摇头,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甩了出去,还是先顾眼前的正事吧。

  第二百九十六章、远虑

  谢涵找高升的确有事要安排。

  她也是忽然想起来,幽州这边很快就要开战了,到时粮食布匹食盐药材等用品价格都会飞涨,她有这么一大家子人要养,必须得提前做准备。

  此外,这场战事会持续五六年,这村子离幽州城这么近,难免不会受到牵连,所以她想把屋子里的那些银锭金锭换成土地或铺子。

  “你的意思是今年庄子里的药材和田地的粮食都别卖?”高升有点不大理解谢涵的用意,想再确认一下。

  在乡下的这两年多他陆陆续续用公账上的银子买了八百亩地,此外,对面的那座荒山改造成的庄子也初见规模了,种了不少果树也养了不少家禽牲畜,山脚下的荒地则被改造成了沙地种上了桔梗,这个主意还是杜郎中出的呢。

  因此,谢涵这一家人的吃喝基本可以做到自足了,不说别的,那八百亩地的一年出产的两季粮食够这个家吃四五年的了,留这么多粮食做什么?

  而且去年冬天还发生了好几起鞑靼人和山匪进村抢粮的事件,因此,高升对谢涵此举委实不太理解。

  “这些粮食和药材都挖地窖存起来吧。我总觉得咱们和鞑靼应该会有战事了,否则一个小小的村墙应该不至于惊动皇上,皇上准是怕战事一起百姓遭殃,因此才会特地打发人来现场观摩,估计边境线上很快就会有村子修城墙了。”谢涵斟酌着说道。

  谢涵这么一说,高升倒是也很快想通了,点点头,看向谢涵,“既这样,不如我们在京城或者南边多置点产业吧,实在不行,我们带着两位老人搬京城住去,这里还是离边境太近了。”

  “我也有这个打算,所以这次我带走李福和阿金,以后他们两个就留在京城,我的意思用我的私房在京城再开一个铺子交给他们打理,这样的话阿金以后和王公公走动起来也方便些,我们给王公公送点东西也有了出处。”

  没办法,谢涵手里的银子太多了,她必须把家里的生意摊子铺大一些,这样的话她手里的银子将来也有了出处,也能大大方方地拿出来用了。

  高升一听便明白了谢涵的意思,王公公这条关系必须得维护好了,说不定关键时候能用来救命呢,所以高升毫不犹豫地点头了。

  至于具体做什么,那就不是谢涵操心的了。

  和高升商量妥当后,谢涵命文福备车,她先去老房跟张氏打了个招呼,说她要去一趟杜家,一来是把司画接回来,二来她除孝了,也该正式去拜访一下他老人家了。

  张氏自然是没有意见,连连说了几声应该的,不过小月就不跟谢涵一起回去了,她得留下来帮张氏做几身出门穿的衣服。

  从老房回来,谢涵亲自从库房里找了几样漆器和一套紫砂壶茶具,随后带着司书和司绣出门了,司琴和司棋也留在家里做针线活。

  杜郎中的家就在镇上,离药铺不远,房子不大,可也有三进,谢涵进门的时候杜郎中正带着司画在院子里学如何根据味道辨识草药。

  司画的双眼被蒙上了,站在离杜郎中一丈来远的地方,而杜郎中则坐在一棵树下,面前摆了一个笸箩,右手拿了一把扇子,左手拿着一株草药,向司画的方向轻轻扇了几下,司画必须根据这风送过去的一点点味道辨识出这是何种草药。

  谢涵一看笸箩里的药材大部分是对身体有害的,比如巴豆、八角莲、霸王鞭、白常山等,便知道杜郎中是有意识地培养司画,不禁有点感动。

  “有劳杜郎中了。”谢涵正式向杜郎中福了福身子。

  “丫头,稀客啊,来来来,让老夫猜猜,你今天登门到底有什么好事?”杜郎中上前扶起了谢涵,乐呵呵地捋了捋几根花白的胡子。

  “可不是有好事,不过这好事得我大姐亲自跟你说,她今天没回来,因为我和祖母过几天要去京城了,估计得半年后才能回来,所以我祖母舍不得大姐,打算留她住几天,特地让我跟杜郎中告个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