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158)

2018-02-09 一碗姜汤

  “是该去去,你等着,马上好。”老李头嘴上说着话,手里拉了布头,紧紧一扯,熟练打了一个结,箭囊就稳稳当当的挂在柱子腰背上了。

  “去吧,长话短说,马上要走了”老李头再拍一拍他后背,说道。

  “哎!”柱子回了一声,也没转头再看老李头,急匆匆往海棠那边挤过去。

  张二娘嘟嘟囔囔说完一大通话,正抬袖拭泪,转头瞅见柱子上前来,一张苦脸马上换了笑颜。

  她紧紧拉过柱子的手,连声道:“好孩子,这回跟着大山叔上山,可得相互照应,婶子知道你能耐,也不能瞎跑不听你远松叔的话,可知道?”

  柱子不好意思摸摸后脑袋,重重点点头,“我知道的,婶子,莫多担心,我们一定好好回来。”

  张二娘舒口气,把嘱咐过大山的话重新对着柱子讲了一遍。

  柱子不停点头,一一应了,不时拿眼角余光瞅瞅张二娘身侧的海棠。

  正应着张二娘,忽听到远松粗大嗓门又响起来:“乡亲们,要出发了,十来日后,在西头等着我们回来。”

  说完,远松带头往西头大踏步前行而去。

  第114章:离愁

  远松带头往大青山走,男人们紧随他之后,陆续上了那条蜿蜒山道。

  路窄人多,旷野之地尤其拥挤。

  张二娘拉紧了海棠和桩子,以免被人挤倒。

  大山和柱子随着人流已经走出丈远的距离,张二娘亦步亦趋,跟着一路远送,边走边高声叫道:

  “桩子他爹,柱子,好好去,好好回啊。”

  两个男人齐齐转过头来。

  大山憨笑着冲她挥挥大手。

  柱子被人群簇拥着不由自主往前挪步,他紧抿着唇角,目光扫过人群,定格在一处,再移不开。

  人多,乌压压一片都是熟悉村人的脸庞,可海棠那张脸却格外不同,不管在哪一处,他总能头一个看清她。

  小小的青丝垂鸦头,细细弯弯的眉毛,圆圆的杏眼,挺巧的鼻子,和随时随刻喜欢倔着跟他抢白的嘴。

  每一处都让他欢喜,都让他舍不得挪开眼。

  马上就要走远了,再没多少时辰了

  他终于梗着脖子,冲着海棠大声吼道:“海棠妹子,好好在家,我定会带着你爹,给你带好东西回来。”

  他目光热切,希望她能捎带跟他说上几句话,哪怕就是几句场面话都成,可等待片刻,海棠仅仅只是抿着嘴,冲他点了点头。

  柱子难掩失望,还想再跟海棠多说上几句话,然而终究还是被人群簇拥着走远了。

  他哪会注意到,在他身后,一直有双眼睛,带着丝丝的哀怨,默默的看着他,直到人群消散,他的身影消失,还久久停留,舍不得离去。

  男人们终于走远了,陆续进了大青山。

  妇孺老人,还紧跟着相送。张二娘怕人群冲撞到两个孩子,也怕冲撞了自己的肚子,送出数步后便打住了。

  桩子是野孩子性子,忙挣脱了她娘的手,一溜烟冲进人群跑远了。张二娘喊了他一声,见他不听,也只好无奈摇头,牵着海棠往回走。

  回村路上,大杨树旁,远松媳妇带着三个孩子,还朝着远处张望。她身侧的杜鹃人虽小,脸上也跟着她娘一样挂着淡淡的愁思

  俩个妇人视线相接,皆无奈一笑,同时叹出一口长气。

  “说不担心,不愁,这上了山,全指望着山神爷保平安了,哪里能不挂心啊?”张二娘捋了捋额角的碎发,叹口气,走到远松媳妇跟前轻声说道。

  “是啊,我们妇道人家,还能咋的,只希望祖宗保佑,山神显灵,让大家都齐齐整整的回来”远松媳妇边说话,边把小铁柱从杜鹃怀里抱了过来。

  孩子现在没睡,睁着一双圆圆的大眼四处张望,看到张二娘这个生面孔之后,就把眼神定住了,也不哭闹,只紧紧盯着张二娘瞧,似乎她身上有什么宝贝似的。

  孩子的好奇目光把张二娘逗乐了,想到马上自己也要添个小子,她的心柔软起来,伸出手去要抱小铁柱。

  两个妇人终于有了新话题,逗弄起孩子来。

  两个妇人说着话儿,渐渐入了佳境。

  杜鹃恋恋不舍的从山脚处挪开眼,见了海棠,对着她扯了扯嘴角,却扯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别挂心,大家会好好的回来”海棠安抚她,她俩心照不宣,都把那人藏好了,不会放在明面上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