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193)

2018-02-09 一碗姜汤

  “好了,好了,你们呀,都别吵了”张二娘无奈的揉揉头,朝着海棠道:“海棠,你去看看院里的衣裳,该收的收去。把你爹叫过来,我有事跟他说。”

  海棠点点头,哦了一声,还舍不得抬脚走开。

  “桩子啊,”张二娘又说道:“你去给二爷爷家的驴子割些青草去,咱们这些日子使唤了不少回了,得给驴备些过冬的草料,你去张罗去。”

  “嗯!”桩子点点头,懂事的起身。

  姐弟两个一前一后出屋。

  晚间,杜鹃跟着她娘还有小弟弟上了门。杜鹃手上端着一个大陶盆,往海棠手里递过去,笑着道:“这下好了,你也有了小弟弟,以后就不用光盯着我家的看了。”

  海棠笑着接过,瞅见里头是五条活鱼,个头都不小。

  杜鹃娘抱着孩子去了东屋,陪着张二娘说几句话。海棠带着杜鹃去四合院,把鱼喂好,把陶盆还她。

  杜鹃拉着海棠的手,轻声道:“海棠,真要谢谢你家。”

  “咋的拉,这是?”海棠不解,问道。

  杜鹃捋了捋北风吹散的头发,羞涩说道:“我娘天天都说,现在家里进钱了,都是婶子告诉的法子呢”

  “嗨,我还因为是啥事呢。”海棠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都是乡里乡亲的,这钱要赚,也得靠你们自个一手一脚做出来。”

  杜鹃没答话,紧紧握着海棠的手,似乎这样,才能疏泄这心里的感激。

  两人在院中的葡萄架下坐了。葡萄叶子早就凋零,满园里只留下个空落落的枯藤架子,看着有些单调。

  “也不知,他如何了,这一走,就是这么久。”杜鹃轻叹,看着西面的墙面,魔怔一般。

  算算日子,柱子也离开家三个多月了,还不知什么时候回家。

  海棠叹口气,抱着她的肩膀,轻声道:“过年总会回来的,到时候你过来找我,我把他叫过来,让你们好好说话”

  杜鹃眼珠子转过来,盯着海棠看,过了片刻,才轻轻颔首,露出了点点羞怯。

  杜鹃娘送了礼之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陆续送了东西过来,一时间,海棠家的活鱼,鸡蛋,还有猪肉都多的吃不完。

  这要是以前,谁家都不会舍出这么多的钱来,只因为这一年,大家伙跟着海棠家,得了许多实惠,且不说远的龙虾,就是这些日子以来,家家户户,哪家不是每日都能捡个几十斤核桃板栗?虽然没有一口气卖出去,但就算躺在仓房里,那也是实实在在的铜板子。

  因此这一次,张二娘生了娃娃,就连家里穷困的,都买了红糖送来。富裕些的,便是拿鸡蛋,棉布,猪肉了

  海棠全家受宠若惊,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礼才好了。

  只有等一个月之后,孩子的满月酒办起来,再好好招待村里人。

  海棠的姥姥跟着大舅妈也过来了,带的东西可吓了海滩一跳。

  鸡蛋一竹篓,少说都有百来个,细棉布一匹,猪腿肉十斤,红糖四包。

  这样贵重的礼,花的银子定然不少。老太太没有留着吃饭,只看了一眼小外孙,抱了抱,就赶着回去了。

  他家里现在日日忙着炒果子,赚的钱比起种地强太多了,因此出手也阔绰了许多。

  看着一家人都过得好,张二娘自然高兴,也没有留老太太吃饭,只让她带些盐巴回去,谎话骗她,是家里的盐买多了,怕吃不完。

  第137章:满月酒

  新出生的孩子,日日就是吃睡,却是个小尿泡子,喝完奶不出片刻工夫,就得尿一泡。屋里屋外到处都是小家伙的尿布。

  这些尿布都是海棠拿细棉布做的,二十多个轮流换着用,有时候都还不够用。

  养个孩子太不容易,大山也帮着不分昼夜洗尿布,洗衣裳,坚决不让张二娘碰一点凉水。

  海棠奶奶看着自己儿子如此疼媳妇,还有些吃味儿,不疼不痒敲打几句,大山也只是笑笑,不听老娘的,该怎么对张二娘好,还是如此。

  把老太太气得不行。

  转眼间,孩子就跟吹气儿大了起来。

  初使还黄黄的,慢慢就长好了,白净圆乎,一头乌油油的黑发都有寸长。

  小家伙很好带,吃了睡,睡了吃,不吵不闹,饿了就叫唤两声。有精神的时候就拿黑黝黝的眼睛这里看看,那边瞅瞅。

  桩子再不嫌弃他了,每日跑东屋比海棠都勤快,嘴里直催促他快些长大,要带着他抓鱼打鸟,采野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