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194)

2018-02-09 一碗姜汤

  屋里屋外一片和谐,日子慢慢就到了满月里

  天公作美,前几日还下了些小雨,这一日大清早,太阳就挂在了天空,是个好兆头。

  这一日是弟弟小阿福的满月酒,简单吃了早饭,家里请过来帮忙的人都到齐了。

  石头媳妇当掌勺的,杜鹃娘,婶子春杏,海棠奶奶,还有几个村里的年轻媳妇是帮手,大家一早上就上了海棠家的门,帮着收拾起来。

  院里早就搭好了两个大灶,一个用来做馒头,蒸肉,一个用来炒热菜。

  旧门板当桌案,上头摆着成块的猪肉,猪骨,现杀的鸡。

  桌案下的陶盆里,是大山前几天上市集买的活鱼。

  这一次为了这满月酒,大山是下了大力气,也花了不少钱。石头媳妇咋咋舌头,叹到:“这比起镇上的员外地主家里,只好不差了。太浪费了。”

  海棠奶奶听了,接口道:“她婶子,哪里的话,我孙子的大事,花这些是应该的,应该的”话里话外满满的得意。

  石头媳妇不以为意,点着头附和她。

  生子添丁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大事,尤其是这重男轻女的落后山沟沟里。也只有添了男孩,这排场才能整这么大,还不被人说闲话。

  全家人都穿戴一新,大山拿了早买好的甜糖和糕点,摆在桌案上,供大家当零嘴吃。

  当着大伙的面儿,他说些感激的话,却迎来一阵阵嬉笑,女人们打趣他当了爹,这嘴巴也甜多了,让他一个大男人也臊红了脸,赶紧闪到一边去了。

  少顷,石头和远松一起过来,三个男人聚一起,商量桌椅如何摆放。这一回酒席有十五桌,村里的桌子都要借用不少。

  孩子们也很快聚了过来,桩子带着他们一起嬉戏打闹,屋前屋后蹦跶的欢快。

  杀鱼切肉,打鸡蛋,洗切葱姜蒜,很快小院里就冒起了袅袅炊烟。

  中午,海棠姥姥带着一家老小上门了,也全都穿戴一新,看着就精神。

  几个月之前,老太太还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如今跟变了一个人一样,脸上褶子少了许多,连嗓门都亮了几度。

  海棠奶奶出来迎客,亲家碰面,说了许多体己话。

  孩子们和小媳妇们围着送过来的节礼看热闹。

  海棠也凑进来,只见两个舅舅抬着一个小竹床,床上放着些糕点果子,还有一副孩子戴的银项圈和手镯。这些东西贵重,让几个小媳妇吸了口气,直叹海棠姥姥舍得。

  海棠也觉得脸上有光,跟着高兴许多。

  热热闹闹的一通哄闹,直到石头媳妇跟大山说饭菜做好,可以开饭的时候,这热闹更是达到高潮。

  村里借来的桌子,在海棠家前院摆了三桌,后院摆了五桌,隔壁柱子家摆了三桌,又借了乡邻人家的院子摆了剩下的四桌。

  院里的香气早萦绕了半个村庄,这似乎不是孩子的满月,倒成了全村人的狂欢。

  村里的娃娃们带着姥姥家的孩子,围了正好两桌。剩下的人自己找熟悉的人去坐席。

  张二娘家里从来没有这么大操大办过,现在家里也不差这几个钱,因此处处都准备的充足,酒席的人数把全村人都算进去了。

  远松和大山把村里的老人家,一家家请了出来,谦让着让他们坐了上首。直到所有的桌椅都坐满人,大山和远松分别查看一通,确定没有漏人了,这才一声令下,开饭。

  媳妇们早就端了托盘,在边上候着。石头媳妇把热菜一份一份的端起来,置于大红木托盘上。

  待菜分好,年轻的妇人们鱼贯而出,挨桌挨桌的送菜。

  屋里院外终于安静下来,片刻后,到处都是一片窸窸窣窣啃肉的声音。

  这第一个菜是一个汤菜。

  拿鸡蛋做成厚厚的鸡蛋糕,合着黑木耳,瘦肉丝,芹菜叶做成的浓汤端上去,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全家福”。

  石头媳妇笑着道:“这都是城里老爷们的叫法,这酒席也是按照城里的做法做的”

  乡邻们吃了肉,喝了汤,交口称赞道:“果然是好吃,这做法就是稀罕”

  送菜的人不够,海棠帮着端菜,闻着浓香,留着口水,忙前忙后。

  幸好分量足,婶子也给这些帮厨的留够了她们的份儿。

  接下来又是一个大菜,炖猪肘子。这菜刚出锅,浓香扑鼻,海棠眼冒绿光,一连吞了好几回口水。

  孩子们大叫着,菜碗刚放下,大家乱成一团,抢了起来。惹得邻桌的乡亲哈哈大笑。这样的日子,孩子们的嬉闹就是喜庆,没人会去责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