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作者:一碗姜汤(317)

2018-02-09 一碗姜汤

  “哎,不去可咋办,几个孙儿比猴精,顿顿要吃肉呢,咳咳咳”妇人掩嘴遮挡了下,待咳嗽声下去了,又接着道:“东家现在也找不到接替的人,谁家现在都不愿意到北边去啊”

  “你领居家的小三子不是个军爷吗?跟他说说,让他给你找个人去?”

  “嗨,不提不提”青衣妇人摆摆手,摇头说道:“小三子十天前就离了家,到现在都没回呢,我听他家老头子说,前头要打起来了,这不都给调前头去了?他家老娘还找我哭了好几回,寺庙都要跑断腿了,平安符求了一箩筐,生怕三子有个三长两短啊”

  “哎,那可不,这世道,可咋办”

  第223章:串门闲话

  听了这两个妇人的闲话,海棠心里的不安又加重了好几成。

  昨日在包子铺她便听了些闲言闲语,话里话外便是这城里似乎也快打起来,今日在这药铺子里,又听了这一出,便越发肯定这消息不假了。

  如果这乱仗一旦打到西河城,这里也不是啥安生地了

  身侧柱子突然哼了一声。海棠赶紧正了正身子,扶着他依靠在大山身上。

  桩子苍白着脸蛋喘气,手脚瘫软。

  海棠轻声问道:“可是又难受了?”

  桩子摇摇头,有气无力说道:“没力气,坐不得”

  海棠默然,前几日还在清水村时,他这没力气的毛病还算好,经过这几日折腾,似乎又严重了许多。

  “等会儿,大夫给开了药,你的病就会好了”海棠轻声说道。

  一旁大山也接了口:“再忍忍,大夫就快到了”

  桩子闭上眼睛,似乎连回话的力气都没了。

  看着桩子这幅模样,海棠心头更加沉重。

  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总算见了这坐堂的付大夫,而这等人的工夫,不大的药铺子里呼啦啦又进来了十几号人,那些可能都是老熟人了,知晓他这个时候回来,踩着点儿过来的。

  排队,看诊把脉,抓药,折腾到酉时,太阳都落山了,爷三个才赶着赶着回了家。

  进了院门,把板车搁放好,扶了桩子进屋躺下后,海棠急冲冲拿着药包去厨屋煎药。

  张二娘过来问道:“大夫可咋说?花了几个药钱啦?”

  小炉子里火已经燃起,还不够旺,海棠边不停扇着蒲扇,边擦着额头的汗渍,回道:“大夫也说不出啥病,只说是中气亏虚,气血两亏,要多补补,这不,开的这些补药来”

  “那花了几个钱呢?”张二娘追问。

  “四百钱,吃三天,让三天后再去看看去”

  “啧啧!”张二娘心疼的抽了抽嘴角,嘟囔道:“这西河城的大夫可真狠,就这三天的药钱,就要四百钱,他们咋不去抢啦?啧啧”

  海棠早料到她娘又犯老毛病,定会心疼钱的,此刻果然如她所想,便觉着一阵心烦意乱,也没心思多搭理张二娘了。

  张二娘见海棠不应,也觉着没趣,自顾自上前去了,走之前让海棠利索些,快点到前头吃饭去。

  药汁熬好,待桩子喝过后,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屋里的桐油灯盏亮了起来。

  一桌人围坐吃饭。

  桩子睡了片刻工夫,恢复了些力气,能自己下床吃饭了,屋里压抑的气氛欢快了些

  “娘,这灯油是您下午买的?”海棠咽下一口粥,问道。

  “嗯,隔壁的柳家嫂子告诉我杂货铺子,我便自去买了,还置办了些东西”张二娘胡乱扒了口饭进嘴里,又来喂阿福。

  “啊?您都跟隔壁说上话了”海棠咂舌,她这娘可真是自来熟。

  “是啊,娘不打听清楚,这大晚上的不就没油灯用了吗?”张二娘坦然回她。

  海棠心里暖了暖,转头又想到这西河城也不是好去处,要真打起来,他们一家子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想了想,便又对着张二娘说道:“娘,我听人说,这西河城也不太平,咱家的东西还是能少买,就少买,包袱也别拆了,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跑了”

  大山点头,附和道:“是呢,那药铺子的人都这么说”

  张二娘拍了拍胸脯,笑着说道:“放心,娘不会瞎花钱的,钱就是娘的命根子呐”

  海棠看着她娘那样儿,忍不住笑了起来,阴霾许久的心里也微微好受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