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商媛_作者:刘小刀(228)

2018-01-08 刘小刀

  李钊眼前一亮:“对啊,咱们第一个出手,就会被世人记住!”

  “是啊,还等什么,赶快排些人手过去帮忙。我这就给小海写信,叫他切不可小气,定要保百姓不会冻饿而死!”李媛说完就要走,又被李钊叫住。

  “媛儿,你那里有多少粮食?陇南人口众多……”

  “父亲放心,早前听客商说陇南大米好吃,女儿全部余钱都放在那里了。”

  李钊还有些懵,点点头,也没有多想她的“全部余钱”会有多少,想着她的铺子生意很好,上万的银子应该是有的。“好,先用你的粮食撑着,为父这边去筹措钱粮,定要博一个美名出来!”

  李钊走了,李媛计谋得逞,先是一笑随即舒了一口气,马上出门而去。

  此时城中,得到消息的人已经不在少数。毕竟商家是除了官府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大部分人只是得到了消息,并没有想过要做什么。但后宅一些妇人已经惶恐起来,成群结队的出城直奔大悲寺。

  大悲寺香火旺盛很久了,但这样拥挤的时候还是少见。惊惶的妇人们拥挤着,垫着脚期盼着,只盼能见一见鉴戒大师。纷乱之际,寺中僧人出面接待,一位声若洪钟的中年僧人道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我寺诸位高僧在做法事为民祈福,今日恐招待不周,还望各位日后再来。”

  有人忍不住喊道:“鉴戒大师呢,听闻他身体不适,可是上天示警让大师有所感应?”

  “是啊,是啊……”应和者众。其实都是感觉这其中有蹊跷,想要探知究竟。若果真鉴戒连数百里外的地震都能预知,那可就是活神仙了!

  中年僧人不反驳,道:“大师说过,天意不可谓,然,人心所向亦能上达天听。诸位有余力,不防行善积福,那是比诵经念佛更大的功德!”

  香客中有反应快的,知道今日见不到人,转身就走。守着这样一尊“活神仙”,那自然是要言听计从了!搞不好“活神仙”一高兴,把自家今后几十年的运势相告,那就是大大的幸事了!

  这么想的不是一个两个,很快,人走了一多半。只剩下几个“愚钝”的。还想着那些人都走了,就没人跟自己抢地方等大师露面了,坚定的守在寺中。

  知府大人李庆廉被手下的话惊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平日里恨不得一毛不拔的世家贵妇们,堵在他的衙门口嚷着要为陇南百姓捐钱捐物,他没听错吧!

  第一百六十四章 赈灾

  陇南的事,李庆廉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从邸报中看到了。还有上头刚发下来的各地调集物资相助的“命令”。他本还在头疼,陇南那么远,谁愿意出钱去救他们!没想到啊……

  他们疯了吗?

  那就多疯一些吧,收拢的钱物多了,他身为一方父母官脸上也光彩不是!李庆廉深呼吸一口气,吩咐身边的衙役快起征订马车,马要脚力好的,车要结实的,一定要最快速最安稳的把征集的物资送过去,这可是知府大人和江陵百姓的心意!

  小海等人已经连续施粥五天了,不仅是城中百姓,还有城外村民听说这里有粥吃,也大量的涌进城中。其实城外的情况更严重一些,村民的房屋大都简易粗陋,一震就倒。倒是城中百姓的房子讲究些多是砖瓦房。但这样的房子不易倒,到了却容易砸伤人。所以城外房子倒得多人反倒伤的少,城中正相反。

  眼见城中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赵安提议把粥棚设在城外,方才缓解了一些。

  百姓们得不到官府的救助,只好互相帮扶清理瓦砾,在废墟之上重建。累了饿了便去排队等粥喝,一时间倒也还过得去。起码没出现饿死的。大夫们终于陆陆续续出面帮伤者治疗。需要药物贵重一些的,赵安也提前说了,酌情使用,他们愿意负担一部分。

  眼见这两人完全取代了官府的职能甚至做的更好,一时没有了性命之忧的百姓想的便多了起来。他们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官在哪里,在做什么?

  更有百姓突然想了起来,大约几个月之前,似乎有迹象预示过这一场灾难,但是官府出面严查,不许人议论此事。这件事重新被人提及,又因为百姓们全都聚集在一起,传播之快之广根本无法控制,很快,原本只有少数人知情且抱着怀疑的态度,现在,人尽皆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