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商媛_作者:刘小刀(229)

2018-01-08 刘小刀

  正平不平,地龙翻身……

  肃安知府急的火烧眉毛,奏报已经送出去很多天了,连个人影都不见一个!联系过附近县城,都没有任何回音,这是要干什么,陇南地区这么大的地方,朝廷都不管了吗!

  这个时候稻谷还没长出穗子,普通乡民没有多少余粮,粮铺的粮食又贵的离谱,很多人根本买不起。田里的野菜被连根拔尽,树皮都被剥去很多。百姓们扶老携幼赶来肃安城等待施粥,队伍长的一眼看不到尾,四面城门,每处两口大锅,后来加到四口,不停熬煮都供不过来。赵安等人嘴上说着冷硬的话,帮起忙来个个一个顶俩,让小海心里安定不少。

  肃安知府指使手下衙役下去查看,得知了这一情况,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方面是庆幸,自己治下还有这么几个善心人,一面又是心寒。几个外地商户尚且知道施粥救民,朝廷却装聋作哑,本地富户更是没有一个慷慨解囊的,这怎么说得通!

  知府大人想了又想,便换上布衣带了几名亲随拜访城中富户耄老,希望他们能出面,多少捐出一些粮食救济灾民。只可惜,这些人大都开着粮铺,对于小海赵安等人的行为早已气的火冒三丈,再叫他们出钱出粮,谁肯!

  不仅不出东西,还暗中几次派人去粮库捣乱。不过是赵安等人防守的严密,没叫他们寻得机会!若不是怕引起众怒,怕是要公然去抢的心都有了!

  小海强撑了几天,李媛派来的第一波人到了。这些人当初接到的任务是带走粮食去北疆。沿途已经听说了这里的事情,犹豫之后还是赶来了。小海手上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他们自然带不走,只好一边等待李媛新的指使一边帮小海等人放粥。

  赵安等人则是尽力组织百姓伐树搭棚,重建家园。一些老弱已经不必风餐露宿了。安定下来,想的就更多了。这些惶恐不安的日子,他们衣食无着,吃的是李家小姐的粮食,住的是李家伙计们帮忙搭的棚子。难得的是,李家小姐救助的不是一人一户,而是一座城甚至更多的人!那些远处来的百姓大都是饿了好几天的,甚至有体弱的被家人遗弃在来路上,想想这些,真叫人没办法不感慨。天灾不好避免,他们却遇上了活菩萨!

  除了这些,更多的人议论这数月前的“天意”,毕竟与端在手里实实在在的热粥相比,那些玄而又玄难以解释的东西更能激发人们谈论的欲望。

  “正平不正,上天示警……”

  “就是啊,他这皇位来路不正啊,不定其中多少阴谋诡计……”

  “老天在替相王不平啊……”

  “为君不仁,上苍这是惩罚他呢,却是让我们百姓遭殃!”

  “就是因为这皇位不是他的,上苍要他下来!他不仅不知错,还放任我们挨饿受冻!”

  “是啊,是啊,这样的皇帝赶快下来才好,免得酿成上天更大的愤怒……”

  这样的议论发生在每个角落,远远有官府中人经过,人们闭上嘴巴,目中是不满的神色,待他们走远,谈论继续。

  这样的谈论并没有避着小海等人,在此时的灾民眼中,他们是大英雄是亲人,不必顾忌。倒是小海等人,知道这不是好话,屡屡劝阻,只是没人听他们的。

  又过了两天,李媛的存粮完了,朝廷的人倒是来了两个,带着几十个随从。钦差大人在灾民中转了一圈,没有想象中的凄苦不安,放心下来,吃了两顿饭回去了。肃安知府眼巴巴的盼了多日,没有盼到一车救济物资,一颗心真如被踩在脚底下碾了又碾,朝廷这是要干什么!就真的一点都不在乎民心吗!

  小海眼巴巴的站在粮库门外,赵安不等他说话就知道他想做什么。“粮食可以给你,但是……”

  就在肃安知府愁的要撞墙的时候,江陵知府隔了千山万水送来了救命物资。

  这又是怎么回事,近处的州府没有什么表示,他李庆廉何时这么好心?

  等等,江陵?那位传说中的“活菩萨”李小姐,似乎也是来自江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奖?罚?

  这种巧合,让肃安知府不得不多想。同时,想到这些的人不在少数。好奇的百姓当即开始打听,从运送物资的人嘴里得知,原来他们那里有一位高僧!

  高僧啊,预知未来事的高僧!

  所以,这里的事情人家可能早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