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廉说的慷慨激昂,看的百姓拍掌叫好。韦家人强龙难压地头蛇,又因为己方人少,不敢硬拼,只好偷偷使个眼色,叫一人趁乱混进百姓中,其他人暂时束手就擒。
李庆廉带人大胜而归,沿途百姓热烈给知府大人叫好喝彩。那一个漏网之鱼正要逃离,刚走进一条僻静小巷,不想前后都被黑衣人堵住,眼前一黑,被个大布袋蒙头罩了。
京城这边,韦斌久等不至,又派出第二波,第三波,皆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顿时警觉起来。韦氏一伙聚集在一起议论半天,最后得出结论,江陵府已经被相王控制了。
与此同时,以肃安为中心的陇南地区,流言愈发一发不可收拾,百姓甚至不畏官府中人,公然议论朝政。而这“朝政”只包含一个内容,就是一年多前被挖出的带字的石头,猎户射下的飞雁腹中帛书。甚或有与官府中人沾亲带故的透漏,朝廷根本不曾拨出一分一毫赈济灾民,他们没有冻死饿死,全靠“活菩萨”李小姐的慷慨解囊。而现在,她被软禁了……
第二百章 靠山
被软禁了?
被软禁了!
陇南百姓顿时炸锅了……
京城,朝堂。
韦斌手持笏板,侃侃而谈:“……皇上,江陵之地,如今水泼不进,李庆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江陵城中,定隐藏着极大的秘密!臣以为当务之急,当派钦差大臣携重兵前往江陵严查,同时,着大理寺严审江宁郡主!”
“臣附议!”
“臣附议。”
……
竟有数名大臣站出来应和。
刘庆听他说完,不动声色,一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韦稹身为丞相,不好轻易表态,但此事事关重大,关系到皇上的安稳和他韦氏的存亡,他不能不重视。
“皇上……”
“昨日,萧穆大将军来信。”刘庆不客气的打断韦稹,“他告诉朕,江宁郡主智计无双,竟从北历人手里弄出来五百匹骏马,且,全部送到北境军中。”
说完停顿,扫视堂下众臣:“北历人对马匹看的多重,诸位爱卿知道吧。”
文臣或许略知一二,武将定然是了解的。北历诸位首领都下了死命令,禁止马匹流通到大梁,违者重惩!
韦稹父子皱眉,这个女人,怎么到处惹事,有萧穆给她撑腰,怕是更不好动她了!
大殿之上一阵窃窃私语,武将略带得色向文臣解释其中不易,惹来文臣阵阵惊叹。
“萧大将军还说,如果江宁郡主不嫌弃,他想要收她为义女。”刘庆看着韦稹父子,一边说着,一边露出戏谑的神色,像是在看什么好笑的事物。
萧穆镇守北境多年,其在军中的影响,与武氏不相上下。不仅先帝对其信任有加,连太后都赞过其忠义。
“韦相以为,江宁郡主是否该交送大理寺严审?”
韦稹不出声,闭目养神一般,这就是明显的表态了。韦斌心有不甘,江陵进不去人,只能拿李媛开口了。只是,现在更麻烦了,萧穆这是要护着她了。眼皮子真浅,几匹马就给收买了!
韦斌觉得在得罪萧穆和置相王于死地之间,还是后者更重要,旁站一步就要再说。
“皇——上——”大殿之外,远远的传来喊声,一名侍卫飞快跑进大殿,紧跑着到前面,来不及站稳就跪下,双膝在地上滑行了一小段,金属盔甲与铺地的石板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
“陇南地区百姓送来万民书,各城知府都签了名在上面,快马送进皇城了!”
万民书!
刘庆站了起来,万民书,那可不是一般小事能弄出来的!陇南地区?刘庆立即猜到了些什么。“送进来。”
“是!”
侍卫又出去传令,大殿之上静默了下来。虽然有人好奇,有人奇怪,没有人第一个开口询问,自然就一直沉寂着。刘庆又瞟了韦斌几眼,开始韦斌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很快便萎靡了下来,低垂着头。刘庆不用看都知道他在想什么,一定是在祈祷,这万民书跟李媛没关系。不过想想,这可能也不大。
很快,两名侍卫抬着一个大卷轴进来了,这卷轴有二尺长,直径也有七八寸。大臣们七手八脚上前帮忙打开,只见厚实的棉布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笔迹各异,有的潇洒秀气,有的几乎就像孩童的涂鸦,更多的却是手印。民间百姓多不识字,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便把手蘸了墨汁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