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仙“噗哧”笑出声来,吓唬道:“我真下了毒,剧毒!耗子药!”
常欢没有停下,边吃边道:“我百毒不侵……扛得住。”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贺仙回头看:“咦?箫大哥怎么也来了?”
常欢道:“师兄此番前来,必有祸事相告。”一边掐指一边说:“祸事自东而起,如今就盼着我去消灾解难了。”
箫自华走近,笑骂道:“你这神棍,看来不冤,师傅说……”碍于贺仙在此,也不好多说,改而道:“师傅让你跟李纯钧回一趟御剑门,送上解毒丸,顺道与他们和解。”
常欢悄声与他说:“我房里有个锦盒,把解毒丸装好放进去,一柱香之后,才送去马厩。”还不忘嘱咐,“走得慢一些啊。”
李纯钧是来少林寺求救的。昨日入夜时分,楚涧将几个烟花女子带进御剑门,歌舞助乐,一时香气熏人,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药库突然起了一场无名大火,里里外外,烧得片瓦不留。
时值初一,山民们是惯了烧纸钱香烛的,往日间或也有些飘落,他们只道是这个缘故,正想上去捉几个人回来问问,哪知忽然来了一大群野峰,狂风骤雨般朝他们袭来!
月色晦暗不明,毒蜂更是变本加厉,四处叮蛰肆虐,人人都几乎吃了亏,尤其是楚涧、名扬他们几个,脸上身上红肿得不似人形,而李纯钧及成湛成泸他们则幸运得很,只被蛰了一两个小包。
众人伤势过重,无法运功逼毒,李纯钧等人将他们一个个安置后,连夜下山,请大夫开个方子。
可在嵩镇,那几味关键的药材,已经卖断了,更奇的是,他们跑遍了整个洛阳城,居然连一星半点都没找着,而跟解蜂毒有关连的药丸药膏,也售罄一空!
这时,清晨之风夹带数十张纸片,朝他们迎面吹来,纸上画的竟是御剑门被毒蜂追蛰的情形!背面还用殷红的字迹写道:冤有头债有主
众人一阵心慌,也猜到定是有人蓄意报复,可御剑门这些年得罪的人多不胜数,哪有一点儿头绪?不过这人既能将药材尽数买断,定是来头不小。
幸亏这时辰,行人不多,李纯钧几个手忙脚乱地拾起纸片后,速速折返嵩山,余人赶回门内,严阵以待,他一人则赶赴少林寺,向松庭方丈求助。
松庭一向乐善好施,急人之所急,然而这一回,委实令人费解。
李纯钧闷闷不乐地走出方丈室。如今与他返回御剑门的,不是擅长医术的箫自华,亦非武艺高强的僧人,而是松庭那不成器的义子,常欢。任谁都知道,此人在少林寺呆了近十载,却连一套最简单的棍法也记不熟,终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带他一起回去,只怕也是帮不上忙的。
正想劝一劝常欢,让他别跟着去了。回神一瞧,自己绑在门外的马呢?
抬眼四顾,只见常欢正拉着他的马,远远地冲他招手,李纯钧惟有赶过去说话。
常欢却先开口:“解毒丸会送到马厩去的,李大侠,随我来吧。”李纯钧“啊”了一声,不解道:“为何要去马厩?”
常欢道:“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同乘一骑,那回来呢?不熟的马我可不骑。”李纯钧心里嘀咕:还真是个少爷。
行至马厩前,清清静静地等了好一阵,也不见有人前来。
李纯钧一边擦着汗,问:“他该不会是走错地方了吧?”常欢笑道:“李大侠很着急呀,你对楚侯爷真是忠心耿耿!”
李纯钧眉头微微一蹙,回道:“本门之事,李某一向很上心。”
常欢道:“那可不同,如今侯爷在朝廷里位高权重,你跟着他,升官发财是迟早的,往日在君剑门,跟着上官家,哪有这等威风!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个武夫,一辈子在江湖上混,何时才有那出头的日子……”
御剑门本来叫君剑门,为上官氏所创。上官一家老少,素好行侠仗义、扶危济困,又因剑术独到,门下弟子如云,在武林中颇有声望。
与朝廷的渊源始于上官承影祖父,一次机缘巧合救下当时的皇帝,故此受封世袭忠勇侯。上官家不以此为傲,待人接物,比往日更为谦和有度,挂名侯爷,却从不涉朝廷之事,在江湖中的威望,更胜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