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青葱岁月_作者:灼融(536)

2018-01-08 灼融

  然后想要买全年货这事就很自然的被俩人给选择性遗忘了。

  买完猪肉,刘妈妈目标明确的直奔水产市场。

  水产市场那人也不少,老板忙的都没空给装货,分着袋让顾客自己挑。

  而且价钱也还自觉的涨了两成。

  先买虾,这没什么技巧,就是要活的,蹦的越欢越好,能挑挑的就是品种和大小。

  买完虾就转头去买刘明沣小时候碎碎念的带鱼,带鱼没新鲜的,都是冰货,一条条的还是单独包装,冻的笔直,堆成一摞,自己挑,挑完就上称。

  放下猪肉,刘明宣就蹲着跟刘妈妈一起挑,“不要黄眼珠的,那是外地的,要白的,看着眼珠是亮的,没有血丝的就是好的。”

  刘明宣点头,俩人一通挑,最后也就挑了七根,不是说不好,只是这鱼个头有点大,七条就十四斤了。

  这个头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她好像还没吃过二斤一条的带鱼。

  “这称准吗?”刘明宣直接就问了。

  这话题比较敏感,老板一听就过来了,指着自己家的称,给她挨个数秤砣(现在还用的是计量称,不是后来的电子秤。)。

  “我们家这称您尽管放心,在这这么多年了,还没人因为这事找过门子,口碑一直就是好。”然后又拿起她们挑的带鱼。

  放在眼前翻个给看,“你看看这大带鱼,肉多厚,多宽,两斤一条都不算沉。”

  刘明宣本来就不是什么太懂行情,刘妈妈也被这老板忽悠的头晕眼花,觉得有道理,俩人很干脆利落的付了钱,抱着带鱼走人。

  结果回了家拿家里的秤杆一秤,少了两斤。

  本来应该是十四斤多点的,现在刚十二斤挂零,刘妈妈顿时就要炸。

  “还特意问了的,那人嘚啵了一大通,就说自己家秤准。不行,回去找。”这不是差一点,差两斤呢,越想越觉得气。

  刘爸爸刚好也回来了,三个人开车就直奔水产市场,路上刘妈妈怎么想怎么觉得亏,“这找回来也不合算啊,还搭了来回的油钱。”

  刘明宣被逗的一乐,开玩笑,“那就算一块,让他们给咱们把油钱也一起补了。”

  第二百五十三章 诚信问题

  结果刘妈妈就当真了,拿手捶了下工作台,“对,就得让他补,当时还特意问了,说的多好,结果一下就坑咱两斤。”诚信问题啊!贵点她都不带挑理的,但这缺斤少两的不行,必须争明白了。

  刘明宣跟刘爸爸借着后视镜对了个眼神,很默契的勾了勾嘴角。

  偏偏今天路上还堵车,一步一停,刘妈妈坐在副驾驶上烦的不行,头发都飞起来了。

  嘴里一直不停骂那人不厚道。

  好不容易才磨到水产市场,刘妈妈下车就往里走,刘明宣跟刘爸爸抱着鱼在后面跟着。

  他们一伙这架势,引的周围小贩一个劲的看,他们也明白,这估计是来找茬的。

  买鱼那摊位就在进门第二趟的拐角处,挺显眼的位置,消息也挺灵通,卖东西的是老板,出来迎的是老板娘。

  因为堵车的缘故,他们在路上耗的时间就有点长,到地方的时候都已经十二点多了,水产市场算早市,这会儿已经没几个人了,大都是商贩在收拾东西。

  老板娘满脸笑,一口一个大妹子的把他们迎进去。

  刘妈妈就由着她叫,一句话不说。

  老板娘心里暗暗叫苦,但脸上还是挂着笑,接着往上贴。

  但她不知道的是,就这一路的大妹子把刘妈妈叫的那叫一个火啊,一个,当时买鱼那老板就这么一直喊,她听了多少有点膈应,再一个,就老板娘这表现,很明确的就反应出了一个问题——他们事先是知道的,不是看错了,就是特意黑他们的。

  到了摊位前,刘妈妈冷着脸,从刘爸爸手里把鱼接过来,一下就扔摊子上了。

  纸盒里被摔开,里面的七条带鱼争先恐后的往外滑。老板娘跟老板手忙脚乱的扶。

  “大妹子这是怎么了?别上火,别上火,快过年了,高高兴兴的多好。”老板娘接着陪笑脸。

  刘妈妈气归气,但还是有分寸的,也没大声,就平常语气,“可不是大过年的嘛!大家都想高兴。”说完还意味深长的扫了眼摊子上的那七条带鱼。

  老板娘闻言知雅意,赶紧笑着把鱼抱起来,放到秤上,扭头跟老板说:“赶紧给再秤一遍,看是不是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