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咸鱼[快穿]_作者:寒星孤月(33)

2025-05-18 评论

  沈明烛将本子合上,冲他微微一笑, “解释解释?”

  贺时序噤若寒蝉。

  也不知怎的,沈明烛语气明明并不严厉, 与从前别无二致,却叫他两股战战, 连疲软的身体都恢复了几分力气, 只想夺门而逃。

  他跟在沈明烛身边这么长时间,这还是第一次见这人生气。

  贺时序讷讷道:“殿下,每个医师都这样, 学针灸的时候, 也是现在自己身上扎针的,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惊扰到殿下,是臣的不是。”

  越说越理直气壮。

  “哦?正常?”沈明烛淡淡笑了笑,目光意有所指地上下打量他,“你把自己折腾成这个样子,也叫正常?”

  贺时序唯唯诺诺:“嗯……怎么不是呢?”

  沈明烛不理会他的强词夺理,随手将记录的本子往桌上一丢,不算重的力道, 贺时序却没忍住抖了抖。

  沈明烛道:“这是最后一次,下不为例。”

  是吩咐的语气。

  贺时序强词夺理:“殿下,臣也中了瘴毒,您不能不让臣为自己解毒吧?”

  沈明烛懒得听他的狡辩,“贺时序,我不是在征求你的意见。”

  他站起身,“我会让余知府把这间药房锁上,今后,你跟着我。”

  “殿下!”贺时序着急下红了眼眶,他跪倒在地,大声质问:“凭什么!您凭什么命令臣?”

  他一边对沈明烛用敬语,一边自称“臣”,跪在地上还问“凭什么”。

  沈明烛觉得好笑,“凭我是沈明烛,够不够?”

  他说:“贺时序,你心里清楚你是为什么用自己试药,我也清楚。”

  *

  京城的指令对江南瞒得严实,江南事却每隔三天准时送往长安。

  江南最近只有一件大事,送信的人显然也很清楚沈永和想看什么,于是三日一次的奏报写得详细,放眼望去全是沈明烛。

  写他为了扶别人结果自己没站稳摔到泥里,百姓笑成一团,不多时家住在附近的老人闻声而来,硬扯着他回家里梳洗。

  写他去看河道时河水沾湿衣襟,拿了一颗糖哄小桃替他喝姜汤,小桃转头就向附近的百姓告状,喜获两颗糖,沈明烛垂头丧气喝姜汤。

  全都是细微琐碎的小事,写信的人平铺直叙,看信的沈永和会心一笑。

  然而那笑意短暂,像是一阵风忽然从骨缝间吹过,渗出森寒冷意。

  他打了个寒颤。

  皇兄,朕要拿你怎么办才好呢?

  “陛下,二位丞相与六部尚书求见。”

  “宣。”

  大齐的形势不太乐观。

  文明的发展是残酷的,在他们休养生息,为了恢复民生四处赈灾的时候,草原上也诞生了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雄主。

  新上任的王统一了匈奴各大部落,在他的治理下,本就善战的民族实力愈发强劲。

  原本两族的矛盾还有缓和时间,不会这么突然爆发,可近年来天灾人祸不断,似乎活下去只剩下掠夺资源这一条路。

  北境、东境接连发生战乱,大齐胜少败多。

  论及正面对战能力,大齐的士兵不如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异族,而余下的粮草也难以支撑他们打持久战。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今日早朝,泗桥县师爷进京告御状,言当地长官私收赋税,百姓所纳税款是朝廷规定的两倍还要多。

  因近年民生不易,朝廷国库空虚却都不曾加税,依照《齐律》,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可众所周知,泗桥县是成王的封地,而成王是有兵马的。

  该怎么办?

  朝廷本就分身乏术,若是再来一场内乱,岂非雪上加霜?

  可要是不管,朝廷今日便得颜面扫地,更别说替百姓讨回公道了。

  几位大臣刚进御书房就跪了一大半,重重磕了一个响头:“臣等请陛下遣使者与匈奴求和。”

  “臣知陛下有大志,但求陛下为社稷计,忍一时之辱,保国祚延绵!”卢涵林跪直身子,他目光恳求,额头上红了一片,可想而知方才有多用力。

  “攘外必先安内,请陛下下令南北大军回防,再治成王之罪。”

  只是求和而已,前面几朝又不是没求和过,只可惜本朝没有适龄的公主。

  但郡主还是有几个的。

  大齐养了她们这么久,家国有危,如今正是她们舍身报国之时。

  匈奴也好、回鹘也好,不就是想要粮食吗?大不了给他们,反正打战也要耗费军粮,就当是将这部分粮食节省下来。

  也许会苦一苦百姓,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天灾如此,天不佑大齐,人又能为之奈何?

  颜慎缓缓跪下,平静却坚定道:“臣反对。”

  这便又回到早朝时的争端了。

  自异族有动静以来,早朝时总要吵上这么一架。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右相清高,右相不同意,那您倒是拿个主意出来啊?”卢涵林讽刺完,再度向沈永和请命:“臣绝无私心,请陛下明鉴,臣愿为使臣。”

  出使从来就不是个好活,更何况这还是去求和,指不定百年之后留下一片骂名。

  他是真心觉得求和更好,先舍弃点财富保河山安稳,拖延些时间,等把不安分的藩王料理完了才腾出手来处理外敌,有何不好?

  “卢尚书怎么保证匈奴不会撕毁盟约?”颜慎寸步不让:“成王敢这样大胆,不就是觉得朝廷腾不出手吗?连他都会把握时机,卢尚书凭什么觉得我朝内乱时匈奴就只会看着?凭他们收了粮食?”

  颜慎怒斥道:“殿下为我们争取到百越的粮食,不是为了让你拿去资敌的!”

  这是他们和匈奴比起来唯一的优势——他们能耗,匈奴却不行。

  如果连这个优势都丢了,他们必败无疑。

  “右相大人是要赌那五层的胜算吗?可别忘了,即使我朝能赢,也绝非一日之功,成王之祸近在眼前,右相大人要如何解决?”

  他也生了真火,不甘示弱地骂道:“况且,右相何故一口一个‘殿下’?沈庶人被逐出宗室是先帝亲自下的旨,右相是对先帝不满吗?”

  “卢尚书。”沈永和打断他。

  他知道卢涵林此刻未必存着政斗的心思,但这个罪名太过严重,真要坐实他就少了一个右相了。

  沈永和现在心情也烦得很,他是一个还算有志气、还算负责的皇帝,群臣有多大的压力,他只会比他们更多。

  沈永和揉了揉眉心,“左相,你怎么看?”

  他最近是不再重用萧予辞了,可他也不得不承认,满朝文武之中,才能胜过萧予辞的几乎没有。

  萧予辞俯身拱手:“臣无能,臣不知。”

  “真不知?”

  “要解此危倒也简单,为今之计,陛下需要一个文官,一个武将。”

  沈永和皱了皱眉:“尔等不是文官吗?燕将军不是武将吗?”

  萧予辞摇头:“陛下需要的文官要能整合当朝弊病,使百姓归心不生乱;要能持身清正、明察秋毫,为天下文臣典范;要能应对各式各样的天灾,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民生……换而言之,陛下需要的是秦之李斯、汉之孔明,唐之房玄龄,明之于少保……是这等千古难出的人物,臣才疏德薄,难担此任。”

  沈永和再度皱了皱眉:“那武将呢?”

  “白起、韩信、霍去病、李靖……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陛下要的武将,要能在须臾间结束战事,用最快的速度打断匈奴的脊梁,打碎他们所有的奢望,叫他们只能仰望大齐的荣威,不敢踏入我朝国土一步。”

  卢涵林冷笑一声:“左相也说此等人物千古难出,这也算简单?”

  萧予辞问:“大齐没有这种人物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将之中,无人能出燕将军左右。连他都不行,还有谁可以?”

  这样的人,不是短时间内在朝野搜罗可以搜罗到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寒星孤月 天之骄子 系统 快穿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