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45)

2025-07-15 评论

  边角料?

  跟在身后的刘先生扫过了那些笔直、挺拔、几人合抱的树干,嘴角开始抽动了。

  穆祺同情地望了望侍奉在侧的几位宦官。他纯粹出于好心,决定帮这些人转移一下话题。

  “这样的木料很不容易找吧?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

  黄门赶紧回话:

  “都是从关中和蜀地的深山老林里运来的,怕不是也得有三百年往上的树龄了。”

  穆祺:……

  好吧,现在轮到穆祺抽抽了。三百年往上的树龄,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资源,盗砍盗伐的定罪标准是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而这样珍贵之至的材料,居然被人挥霍在造纸上……

  “我觉得。”他在刘先生耳边小声耳语:“陛下确实是该管管手下人了。”

  刘彻朝他翻了一个白眼。

 

 

第28章 

  因为预估错误, 宦官的马屁算是狠狠拍在了马腿上。穆大夫以不敢动用禁中存货为借口,让人将那要命的几十根木头送了回去,全部改换为廉价的树皮、麻草;言辞峻厉, 断不容回绝。宦官们吓得唯唯称是,登即照办, 一刻也不敢多耽搁——说实话, 他们倒未必有多害怕穆方士, 但跟着穆方士同来的那个王姓商人一直盯着那些木料, 眼神诡异变换, 反而叫人不寒而栗。

  拿到材料之后,穆祺命人将这些材料浸水、摔打,搓洗掉青色的表层, 只留白色细长的纤维质;充分暴晒晾干,再入石灰水浸泡, 泡后又晾, 预备制造初级的纸浆。

  这一整套流程看起来不像正儿八经的技术,更像诡秘莫测的巫术。但有穆大方士的名头再此, 施展巫术似乎也并不奇怪。甚而言之, 慑于某些巫蛊咒诅的恐怖, 工匠们往往还要更加用心、更卖力气——尤其是看到穆姓方士带着人在空地走来走去,一脸高深莫测的时候。

  当然, 穆姓方士也不只是到现场留痕打卡糊弄老板, 他一边检查流程, 一边还要低声向身旁的人解释原理,方便记忆与印证:

  “造纸的植物纤维必须要长, 这样纸张质量才好。一般都推荐用麻草、柘树和青檀树的树皮。”

  “晾晒和碱水浸泡都是为了去除木质素,木质素太多纸张非常容易破碎。”

  “仅仅是蒸煮还不足以使纤维勾连成型, 需要加入丝状高分子化合物来黏附住纤维,也就是所谓的‘纸药’;一般的古法是加入糯米水,用支链淀粉来黏附纤维。但糯米的效果其实不算好,价格也高;我个人还是推荐用杨桃藤汁液——它的环链天然多糖效力更强。当然,如果有类似的多糖醛酸苷结构,也可以仿照着使用……”

  旁边几人侧耳倾听,连连点头——好吧,其实主要是卫将军与霍将军在点头,刘先生听了半晌,渐渐一脸茫然:

  “你说的都是什么?”

  穆祺回头看他,沉默片刻之后,露出了微笑: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琐屑的小事而已。”他亲切地说道:“陛下可以自己去找找乐子嘛,何必听这样琐碎无聊的事情呢。”

  刘先生:…………

  你这语气是几个意思?

  你当他看不出来吗?当初他和卫青谈话时什么都不懂的年幼太子常要跑来问东问西,他也是用这种口气打发那小子的!你现在用这种话来打发皇帝,又是个什么态度?!

  欺天了!!!

  ……刘先生瞪着眼睛盯了穆祺半晌,还是悻悻然闭嘴了。

  实地检查一番后,穆祺还试图向卫霍两位演示怎么样制取纸浆;但很遗憾,嘴皮子上的功夫不等于实际的功夫,穆祺刚费力拎起那柄沉重的石杵,就险些脚下一滑,一个倒栽葱翻进水池里(刘先生当场笑出了声)。还是长平侯眼疾手快,一把伸手抓住他的领子,才避免了最尴尬的悲剧。而所谓的“当场演示”,自然也就变成了穆祺动嘴,另外两位动手。穆祺捂着腰坐在石桌上指点——或者说指指点点,舅甥两位则举着石杵轮流捣纸浆,亲自体会捶打纤维的过程。

  “从实际上讲,这些流程和捣衣舂米也差不多。”穆祺哼哼唧唧:“可以招募附近的百姓入少府做工,也算解决一点生计……不过,这些新发明总要推广出去,才有足够的收益,可以支撑产业良性循环。”

  当两位将军勤勤恳恳搅打纸浆时,尊敬的刘先生袖手站在一旁,优哉游哉地晃来晃去,将穆祺当作不存在的空气。不过,听到“产业良性循环”时,他眉毛还是动了一动。

  在现代混得久了,有的套路他也明白了。现代世界喜欢谈钱却又不能公开谈钱,往往会搞一些非常委婉曲折的术语;比如说,“引入产业”就是准备赚钱,“对外输出”就是准备赚外国佬的钱,“产业升级”就是大赚特赚;而“产业良性循环”呢?那就是长久的、持续性的、反复的赚钱!

  看在钱的面子上,刘先生还是很愿意搭理一下穆某人的。他追问道:

  “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新生事物有一个接受的过程。”穆祺道:“尤其是考虑到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自然扩散必定相当缓慢。所以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推动新技术的运用。”

  “如何推动?”

  “我打算将新造的纸张献入宫中,借助最高层的影响力提升造纸术的地位;如果能蒙获天子及公卿们的垂青,那上行下效,轻易就能名声鹊起。”穆祺对此早有规划,非常熟悉地套用了以往任务中的经验:“为此,我特意准备了一些比较符合宫廷口味的珍品,也要请陛下指点。”

  他从怀中掏了几十张挺括光滑、自带花纹的纸,双手捧上。

  这些纸张都是特制特办,按等次高低分别装饰了不同图案,纸质自带香气,镂空处再以金银粉末涂抹,富贵堂皇已极。自然,仅仅只是一张空纸,尚且还上不得台面,所以穆祺特别定制了字体,在这些漂亮精美的纸张上印刷好事先预备好的内容。其中,以龙凤纹装饰、专门进献圣上的御笺印得最为妥帖细致;笔墨中的金属粉末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真有五色迷人之感。

  刘先生颇为不屑地哼了一声,从中抽出了那张御笺,随意扫一眼开头:

  《思道赋》

  他皱起了眉:“这是什么?”

  “喔,这是青词。”穆祺很愉快地向陛下科普:“所谓‘青词’,是指醮典时献给天帝的奏章祝文,一般吟咏的都是求仙访道的玄思秘法,还有替君主祈求长寿安康祷词,恰恰符合我们的身份……”

  是的,恰恰符合他的身份。如果外朝的大臣儒生替皇帝捉刀写青词,天天琢磨着怎么跳大神祈福,那这叫不务正业谄媚无骨,可以记入史书的无耻;但如果一个幸臣出身的方士来折腾这些玩意儿……那不是刚好专业对口么?

  这个道理的确不差,不过刘彻却相当之自然地哼了第二声,神色相当不以为然——道理是那么个道理,但道理正确不代表能够执行;皇帝的马屁人人想拍,以此博宠爱也不是不行;但老刘家天生还是有那么一点文学细胞的,要是这“青词”写得太过拙劣,那非但不能博取欢心,搞不好还会成为满朝的笑柄——尤其是考虑到穆某人的文化水平,这后一种可能就越发显著,亦曰法危险了。

  刘先生摇了摇头,随意往下瞥了一眼:

  【……明后之御天兮,俨穹窿而下亲昭;景云以垂象兮,光煜郁而纷演初……】

  刘先生:???!

  这水平不差啊!

  他只愣了一秒,立刻反应了过来:

  “你抄的?”

  “当然。”穆祺并无愧怍:“这是一千六百年后的大明嘉靖朝,某几位内阁阁老的作品。这些重臣都是仰仗青词被老登——被皇帝宠信,时人称为‘青词宰相’,青词上的功力,是断断不容小觑的。”

  事实证明,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能在带明飞玄真君万寿帝君嘉靖皇帝手下混出来的青词宰相,文辞上绝对没有一个是庸手。刘先生简单看了几页,立刻就发现此文文笔华丽、词藻精美,名言警句层出不穷,部分句子水平之高,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反应不能;比如文章中间洋洋洒洒,铺排敷陈的一段马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傻二疯 古穿今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爆笑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