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皇帝改造指南(48)

2025-07-15 评论

  天子:…………

  显然,这几句话已经在刘彻心中憋得太久了,憋得是刻骨铭心,憋得是火冒三丈,已经化作了某种程度上的情意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登报仇,从早到晚;自从在东市被那几个不知好歹的官吏悍然跳脸之后,刘先生日思夜想,每日都在挂念着复仇的爽快。不过,好歹是朝政中吃过见过的高手,他也深知小人的丑恶不过只是表因,朝他们发泄愤怒毫无意义,真正欺凌到他头上的,其实是他“自己”整出的恶法。

  收拾小人容易,收拾制造小人的恶法却很难。算舟车当然已经沦为了苛税,但当初拍脑袋决定对运输工具征税,也不是皇帝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而是打完匈奴后府库空空如也,不能不出此下策。要是依仗权力强行废除,不过是在另外的地方再制造一个恶法罢了。

  正因如此,刘先生才百般忍耐,直到造纸术的盈利模式趋于成熟,才开口提出要求。在他看来,自己如此大度、如此宽容,已经够为另一个“自己”考虑了。另一个“自己”应该感激涕零,立刻应允才是。

  但很可以,天子似乎没有体会到刘先生的温柔体贴,他的脸色迅速沉了下去:

  “算舟车一年的收入在八千万钱以上,是这区区几十万可以弥补的吗?”

  “造纸业同样可以扩大,几十万钱不过是小试牛刀。”刘先生道:“而且,造纸的利润,不仅只在官方那点案牍文书,还可以有更多的牟利手腕。”

  天子面色冷漠:“什么手腕?”

  按照事先的约定,穆祺咳嗽一声,上前解释:“我们造出的纸张,按质量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其中,普通类的白纸分为上等、上上等,超上等,等次升高一阶,价格上涨一倍。在超上等以上,还有精心制造出的特等纸,自带香味,纹理特异,还能防水防火——这样的纸张,售价在二十钱以上。”

  天子皱眉:“二十钱一张纸?!哪个天生的蠢货会买这样的纸?”

  “平阳长公主府、窦太主府。”穆祺道:“还有陛下的舅舅,盖侯王信府上也买了八千张。”

  天子不说话了。

  当然,长公主及诸侯府再奢靡无度,也不可能是拿着钱送人的大怨种;他们之所以愿意在纸张上挥霍,一是看新晋幸臣的面子,二也是穆祺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策略确实有效——他特意调整了工艺,可以满足客户对纸张柔韧度及延展性的所有需求;再通过更改纸浆配方,让纸张自带客户喜欢的纹理及香气,真正成为某种私人订制的“奢侈品”。

  ——二十钱一张的纸很荒谬吗?两百万一个的包还没有说什么呢!

 

 

第30章 

  不过, 仅仅只推高品牌价值、榨取高额溢价,还不足以支撑对巨大利润的要求;穆祺捞钱的手段也远不止这么一点。在简单介绍了过往的营销思路之后,他又特别强调, 皇帝派来的小霍侍中(年轻版)勤学苦练,已经掌握了造纸术中基本的化学原理, 目前生产出的许多纸浆, 就是由小霍侍中亲手制备出来的。

  “那又如何?”

  “我想, 虽然现在看不出来, 但这些纸浆将来肯定会有大用。”穆祺从容不迫:“以历史进程估计, 几年之后,霍侍中就将出征匈奴,声震天下了吧?等到他受封冠军侯, 我就可以推出冠军侯手制白纸(收藏限量版),一定能够大卖特卖, 卖出高价——如果再有亲笔签名, 那当然就更好了。”

  一语既毕,宫殿内立刻陷入了沉默。被召集来议事的诸位同盟——两个皇帝, 一个长平侯, 以及某个倒霉之至、莫名被cue的冠军侯(地府版), 都以一种极为古怪,甚至可以称得上扭曲的表情看向了穆祺, 神色难以言喻。

  “怎么了?”穆祺有些不满:“我可以告诉各位, 我说的话句句可靠, 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营销方略。实际上,也不只霍侍中一个人可以派上用场, 如果陛下可以把卫将军借给我,我还能再——”

  “好了!”皇帝再也忍耐不住, 果断岔开话题:“你说的这些手段,到底又能赚多少?”

  经过穆祺反复核算,如果采用恰当的高低端搭配的营销策略,考虑到大汉朝迅速增长的识字人口,及对外的出口供应,在推广五六年之后,每年赚七八千万,问题不大。事实上,穆祺还强烈建议皇帝养成一些读青词品青词的爱好,那么他将来可以特别推出“青词专用纸”,哪怕一张收五百钱,满朝公卿都只能咬着牙认了。

  “这也是有成功案例的。”他向皇帝保证:“还非常成功。”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前,皇帝陛下终于无可辩驳,不能不咬牙允诺,同意于两年内撤销算舟车的恶政——他自己也知道,算舟车的损耗太大、压迫太重,对官吏的腐蚀也太过厉害,比起市场这张无形的大手,效率肯定是远远不如的。

  不过,看到几人得偿所愿,欣然自得(尤其是穆祺以及“自己”),皇帝心中仍然颇为不快。他稍一思索,终于略有所得,决定要给这些货色上上强度:

  “朕可以特别下旨,让太史令将以往的记录都誊写在纸上。”

  太史令负责撰写国史,兼掌天文历法、祭祀典籍;这样的机构全面转向纸张,必将给造纸业腾出巨大的市场。穆祺大为喜悦,正欲道谢,却见皇帝停了一停,平静出声:

  “当然,为了让史官亲眼看到纸张的好处,朕会把你们写的青词发到太史寮,命太史们仔细揣摩。”

  穆祺:…………啊?!

  虽然有此种种不可告人的波折,虽然彼此间的龌龊仍然极深,但在第一批纸张稳定出产之后,三方力量(皇帝、死鬼皇帝、以及脑子不怎么正常的穆某人)依旧迅速找到了利益的共同点——纸张的利润是巨大的,巨大到足以让他们放下芥蒂,联合推广纸张的运用。

  在接见完方士团队的三日以后,皇帝将穆祺进献的纸张分赐给内朝重臣,以皇权的信誉为新发明背书,并以快马送至牧师苑长平侯卫将军处——自数月前侦查到匈奴窥边的踪迹之后,卫青亲自动身到陇西边境视察畜养的苑马,至今尚未返朝;陇西关中相隔千里,恐怕大将军忙于整顿边务,做梦都还想不到朝中已经有了天大的变故;所以赏赐的纸张中顺便还夹带了一封圣上亲笔的书信,遮遮掩掩、挑三拣四的解释了这几日的某些细节。

  既然已经给卫大将军透了某些底,那就不能不给另一位未来的重臣透一透底。三十日傍晚,圣上屏退了闲杂人等,在清凉台的偏殿里秘密召见了小霍侍中,询问他在方士手下学习的经历。

  小霍侍中现在也就十五六岁,城府经验只能说是如有,被老油条套了两句什么都往外吐。他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这几十天里从方士手上学到了很多;比如他已经差不多搞懂了燃烧剂的配比流程,并且在实践中熟悉了化学的基本常识——氧化、还原、酸性、碱性、常见有毒物质等等。当然,这些知识还非常粗糙、非常浅薄、丝毫不涉及真正的化学原理,但无论如何,能在几十日内快速掌握到这种地步,已经足够让人感觉到满足与喜悦了。

  不过,相对于年轻单纯只知探索的小霍侍中,成年人的心就要肮脏得多了。皇帝打断了他:

  “你是实地学习的什么‘酸’、‘碱’,还有什么‘中和反应’?”

  “陛下说得正是。”小霍侍中老实回答,语气中微有自豪:“穆先生很器重我,说我进步极快,还让我负责检察纸浆配比,亲自体会酸碱度的检测。穆先生还说,只要把基础打好,以后学燃烧剂、学冶炼,都会很快。”

  皇帝:……“器重”?他怎么听着这么像是在拉苦力呢?

  说实话,那个姓穆的确实很像是会哄骗无知孩子给自己干苦力的货色,但皇帝不同,无论如何,皇帝还是不忍心在自己一手培养出的好学生面前揭露如此难看的事实。所以他沉默片刻,只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傻二疯 古穿今 历史衍生 系统 直播 爆笑 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