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津刚放下瓷碗就听到他的叹气声,问道:“如意,你怎么了?不高兴吗?”
崔遗琅纤长的睫毛微微抖动,犹豫地道:“我想我娘了。”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去京城先找亲生父亲,然后回江都王府把娘接出来,但一路人又是遇到农民起义,又是遇到屠村暴徒,现在还被这对奇怪的兄弟抓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找娘。
一想到母亲,崔遗琅控制不住地眼睛一酸,黑白分明的眼瞳雾蒙蒙的。
薛平津沉默了半晌,一向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的少年突然变得这样安静,倒让崔遗琅有些吃惊,然后便听他问道:“你娘她……我听哥哥说,你娘是个舞伎?”
在崔遗琅看过来时,他又补充道:“你别误会,我没有看不起你娘的意思,我和哥哥的娘其实也只是侯府的侍酒婢女。”
薛平津眼神恶狠狠的,咬牙切齿道:“婢女的儿子又如何?那个傻大粗死了,这硕大的平阳侯府以后还不是我和哥哥说了算。”
从前在侯府时,薛澄总是在背后骂他和兄长是“家奴”、“刑徒之后”,身份低微,不配与他相争,而京城的人更是眼高于顶,十分看重门第,也多因他和兄长的出身看不起他们,直到薛焯十七岁那年便担任议郎的一职,为朝廷接连办好几个大事,京城的人才逐渐认可他。
结果现在薛澄被一个他最看不起的无名之辈,家奴生的孩子干脆利落地杀掉,薛平津听闻这个消息不知道笑得有多猖狂,连出殡都没去参加,因为他害怕会当场笑出来。
薛平津在心里暗暗地发誓:且等着吧,等皇位上那个病秧子死后,这天下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想起件好笑的事情,薛平津几乎是笑着跟崔遗琅说起:“你猜怎么着,那死老太婆的妹妹有天来侯府看望她,该说她们俩不愧是姐妹,都有一个猪脑子,竟然出主意让老太婆趁老头子不在,把我娘卖出去。卖出去?我哥哥那时已经入朝为官,她居然也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也难怪生了个儿子蠢钝如猪。”
他骂起人来刻薄到了极点,可那双姣好的杏眼又忽而变得很难过:“可惜我母亲死得太早,没能见到我和哥哥长大成人后的风光,我,我也想她……”
听他说起自己的身世,想起母亲时落寞的眼神,崔遗琅下意识地把手放在他的手背上,无声地安慰他。
薛平津勉强提起嘴角:“没事,反正现在谁也不能再给我和哥哥委屈受,谁敢再欺负我,我便杀谁。如意,你小时候和你娘也过得很不容易吧?”
崔遗琅摇头:“没有,王妃和世子都是很好的人,我没受什么委屈。”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其他权贵之家里的内闱之争那么厉害,这在江都王府是完全看不到的,姜烈的母亲其实也只是个屠夫的女儿,王妃将自幼丧母的他养在膝下,对他视如已出,和姜绍的待遇如出一辙,所以从小到大他都是一副风风火火、呼朋引伴的模样。
听到崔遗琅的回答,薛平津眼中各种神色闪烁,进而握住那只手:“喂,你现在可是我和哥哥的犯人,我们把你拘着不让你去见你娘,哪有你还安慰我的道理。”
“可是,刚才你有点难过。”
是真的有点难过,薛平津在他面前总是一副天真烂漫的姿态,活泼又讨喜,嘴甜得很,让人几乎无从应对,可谈起母亲的那一刻,崔遗琅是真的从他眼中看到一丝很真实的落寞和感伤,眼角也控制不住地扭曲了一下。
每个人都是血肉做成的,是肉体和心灵都会疼,情感上也会受到伤害的、活生生的人。崔遗琅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尽管对方监禁他,不让他离开,他却能理解薛平津对母亲的感情。
薛平津眼神复杂,他忍不住伸出手,细细地拢起崔遗琅那头光艳可鉴的长发,还作怪地去摸他下巴的软肉,爱不释手。
崔遗琅不满:“你为什么老是喜欢摸我?”
“因为你真的很软很乖啊。”
薛平津的语气理所当然,他凑上前,手臂搂住崔遗琅的脖子,很亲昵地把两人的脸贴在一起,语气绵软:“你真的好乖,我感觉我是真的有点喜欢你了……你不要走好不好,留下来陪我和哥哥在一起,我们以后不会再让你受委屈的,你想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你的。”
“我想让你们放我走,让我回去找我娘,还有能不能把我的赤练刀还给我?”
“呵呵,那是不可能的,把刀给你的话,我可打不过你。”
“……”
看着崔遗琅那张闷闷不乐的小脸,很清秀漂亮,又透出点孩子气,薛平津忍不住抱紧他瘦削的肩膀,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酸,又有点抑制不住的欣喜。
他在心里轻声道:你和我还有哥哥同样的人,我们才是最应该在一起的人。
两人就这样在卢府磨日子,直到有一天,薛焯从京城回来了,让崔遗琅去书房等他。
薛平津把崔遗琅带到书房,他们俩本来坐在一起等人,可左等右等不见薛焯来,薛平津素来是个坐不住的性子,站起身:“你自己在这里等哥哥,我和姐姐们今天下午约好一起做胭脂呢,我先走啦!”
说罢,他便风风火火地跑出了书房,一溜烟跑没了影,不给崔遗琅任何反应的机会。
崔遗琅在心里轻声地叹气,他先是观察一番这个书房,正厅的地砖是水磨花岗岩砌成的,中央一张花梨木大案,并文房四宝,陈设高低错落有致,窗外有几只斑鸠围绕近书房的朱廊黑瓦,声音凄清悠远。
卢府戒备森严,到处都有的守卫,坐在书房往外面一看就能看到来往巡逻的侍卫,他的赤练刀如今不在身边,强行突围并不占优势。
没找到逃跑的机会,崔遗琅平静地收回眼神,坐下来耐心等待。
他不经意从书桌上扫过,发现桌上有本《山家清供》,是林洪所著的一本珍馐食谱,收录各种山野美味。
林洪是林和靖的后人,为人也较为孤傲清高,但和林和靖那样躲进深山里与梅花鹤鸟为伴,一味地远离人群不同,林洪却在吃喝玩乐中找寻到别样的人间意趣,人间有味是清欢,果腹之余亦能品到味的诗意。
看到是本食谱,崔遗琅心中微微吃了一惊,他和薛焯在桃源村交手过,对方手持单刀,攻势异常猛烈,几乎让人招架不住,行动间透出大型掠食者的凶狠和血腥,甚至赤练刀捅进身体里时都能大呼痛快,一看便是个弑杀如命的亡命之徒。
薛焯的官职是都尉,乃军事长官,崔遗琅本以为这样的男人书房里摆的会是《孙子兵法》这类的兵书,没想到却是《山家清供》这类食谱,往桌面望去,也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杂记闲书,几乎看不到什么正经的经文兵书。
犹豫一瞬后,崔遗琅拿起桌上的这本《山家清供》,坐在椅子上耐心地翻看起来,就当是在消磨时间。
“你最喜欢里面哪一味美食?”
门口突然响起的男声让崔遗琅身子一震,意识到自己看入了迷,连书房外来人都没发现。
来人是个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身上的装束并不华贵,只一身绣有暗纹的漆黑长袍,腰间系着枚环形玉佩,男人的长相甚是俊美,眉宇英挺,眉眼极其锋利,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因为脸庞太过瘦削,气质便显出几分阴冷戾气来。
他腰间的那把漆黑的长刀随着步伐轻轻摇摆,和腰间的玉佩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听得崔遗琅心里一紧,提高了警惕。
薛焯一揽衣袍坐在太师椅上,姿态随意潇洒,态度也非常随和:“别见外,正好我也还没用午膳,我们一起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