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理服人(57)

2025-08-27 评论

  在不知情的卫夫子看来,萧衍便是天赋异禀,是天生做官的好材料。如此奇佳才能,同时心智过人,若是将来为官,总怕是会搅弄风云,故而才出此言论。

  萧衍也明白卫夫子所想,当即开口:“先生用心良苦,学生明白,万不会失了本心。若有他日,先生尽管责问便是。”

  如此,卫夫子这才心下稍安,可却也从未真正放下心来。

  自古多少名士入相封侯只在少数,大多要么成为沉疴痼疾中的一员,要么随之大流堪堪自保,沦为中庸泛泛之辈,要么一腔热血撞于南墙,与强权斗争不得善终。

  能臣,名臣,为民请命之人寥寥无几,大多沉浮于追逐权势斗争,为利益争得头破血流。

  这也是为何卫夫子选择回崇山书院,而非进入官场,正是对官场风气感到失望。

  辞别了卫夫子,萧衍又开始于会试准备,这回所看的书籍多为各地方地志,民生、时政、事件,乃至往期的会试试题。

  都说山中不知岁月改,春洲六度听绵蛮,在繁重的钻研中,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眨眼便已过半月有余。

  期间,萧衍收到了来自阳州城,凌兄的书信。

  信中凌兄讲述他回到家里,寻了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大公鸡,整日盯着它们配/种,结果才发现母鸡居然不需要大公鸡也能下鸡子,这让他感觉非常不可思议。

  毕竟在当世观念中,很多物种都需要交/配才能下崽,如何会有不需要雄性也能下崽的物种?

  怀着这个疑惑,他特地请教了农户,才得知虽然母鸡不需要公鸡也能下鸡子,但是在尚未交/配所产下的鸡子并不能孵化出小鸡,所以他只能将那些鸡子炒了吃,重新等待下一窝鸡子的到来。

  信中他还开玩笑说道,他爹听闻他打算以此格物后,表示大力支持,并表示往后用不到的鸡子,可以用来做善举。

  另外,他还送来了一些情报。比如据他所观察,那位程兄虽然接受八皇子的邀请,已然成为八皇子党派,但是程兄背后另有其人,怕是打的蝉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意,叫他千万要小心,莫要被表面失了成算。

  除此之外,关于同朝廷合作,将绣活发展为他们地方特产,民生进项的事儿,县令说也有了章程,上边一听果然欣然同意,只是朝廷办事要按章程来走,需要一定的时日。

  兴许是对萧家兄弟信心很足,县令为了示好,表示届时会将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添加其中。

  自古文人重名声,为官者,名声也是必不可少,这对将来授官有莫大好处。

  有身份背景的人有家族运作,没有权势所倚仗之人,大多只能苦熬蹉跎寻求晋升机会,可官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非你大有才干又懂得经营之道,为上边人赏识才得以晋升,且也有相应代价。

  像他们这种毫无身份背景的人,名声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晋升的机遇,只要运作得好,成为京官也不是没有可能。

  县令于官场沉浮经年,最是懂得其中之难,他得了萧家的好处,自然也会回报。况且如今他们为利益共同体,只有萧家兄弟好,他才会过得好,故而他才会帮他们运作。

  一为示好,二为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不外如是。

 

 

第37章 奸臣37

  随着县令那边传来好消息,乡试也随之放榜。

  在敲锣打鼓的报喜中,萧衍毫不意外,荣获了解元,而萧宸则荣获了亚元。经魁据说是最有可能获得解元的慕容羽,这让所有人倍感意外,同时对此表示质疑。

  毕竟慕容世家以才学闻名,乃南方文人之首,慕容羽这般才学出众,怎么可能之获得经魁?

  一定其中有什么缘故!

  众人对此各执一词,有的说应是上边的那位,不想让慕容世家势大,又不能做得太过明显,所以才给了经魁借此打压。

  还有的人说慕容世家站位不明,得罪了各方党派,连那位的示好也未曾理会,这才犯了众怒。

  不论哪种说法,最后都指向解元之首,名不副实,其中大有文章!

  宫殿内,孝治帝看着呈上来的折子,都给气笑了。

  “朕有意打压慕容世家?朕私心作祟?”

  他拍了拍龙案,“好一个慕容氏!倒是连朕都要退避三舍啊!”

  世家之患,本就让孝治帝为之忌惮,这下子更加是点了火。

  慕容世家确实有本事,如若只是这般,孝治帝也不能容忍,只是自从慕容世家出了个权臣后,也就愈加不安分起来。

  他们广收弟子,寻求各种办法给慕容氏造势,历经数朝,已然桃李满天下,势力之深,连皇权都不可轻易动摇!

  这在皇权时代,又是广受弟子入仕,又是疯狂造势,如今就连朝廷的科举都能使其失之民心,令一国帝皇都被千夫所指倍加质疑,这是想做什么?是想让皇权成为他们慕容氏手中所操控的傀儡吗!?

  世家之患,向来如此!

  陶公公连忙上前帮孝治帝顺气:“陛下莫恼,气大伤身啊!”

  他顿了顿,又道:“听闻慕容世家那边,也有了澄清,表明对陛下您为之信服,必然不会有所不公。”

  陶公公是孝治帝身边的心腹,也是他母妃留下的故人,最是得以信重,自然也接手孝治帝的人脉,因此知晓外界风云,会知道慕容世家有此动作并不逾矩。

  谁知孝治帝脸色并未好转,“哦?那么民间又是何种风向?”

  陶公公垂首,“民间风向更大,说是……”

  他觑了一眼孝治帝,硬着头皮说道:“说慕容世家高风亮节,却是所信非人。”

  孝治帝并未觉得意外,毕竟慕容世家向来如此。在皇权社会,还能够操控舆论的世家,哪里会是什么简单人物?

  果不其然,看似出面澄清,实则不过是踩着他显露自身,恐怕外人会觉得慕容世家太过仁善,为他们叫屈,还会觉得他这个皇帝阴险狡诈,连如此淳朴的人都要利用!乃至强权之下,不得已改口,觉得他这个皇帝仗势欺人,也不是不可能!

  慕容氏这招,与其说是澄清,不若说是火上浇油!

  看来自从慕容观致仕后,慕容世家也开始急了,这才大肆为后辈造势,想要再造出个‘慕容观’。

  孝治帝眯着眼眸,神色嘲讽:“皆说慕容世家书香满门,为通儒达士,依朕看来,也不过尔尔!慕容世家,愈发没落了,连这般自毁名誉之事,也能做得出来。”

  陶公公不愧是孝治帝身边的心腹,当即领会其中含义。

  “陛下且放心,奴才自当省得。”

  看着陶公公离去的背影,孝治帝这才满意地重新拾起折子翻阅,心态也恢复如常。

  名声是一把双刃剑,慕容世家以之为剑,焉知不会伤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待慕容世家声名狼藉,便也不会再为之所患。

  远在镇上的萧衍和萧宸,尤其是萧衍,近日被人议论颇多,不过他这人好友没几个,也就穆峰时常会上门小聚,大多深居浅出,故而旁人说道,也议论不到他面前来。

  可即便再深居浅出,也是要去书院,听到的异样之话,难免也有一些入了耳。

  萧衍对慕容世家不甚了解,但也能从旁人推崇备至的言语中,得知慕容世家于文人中颇享盛名。

  若是之前,他还没有什么感想,可当慕容世家澄清的举动传来时,他便已然明白,慕容世家看来并非表面那般风光霁月,甚至不知因为什么有些急躁,因此走错了路,否则不会愚蠢地出此一招。

  名声这种东西,只要利用得好,人人都能使用,并不是个人专属。慕容世家妄图用舆论风向误导民众,那么别人也能用舆论来反击。

  慕容世家之所以能在文人心中不可动摇,正是因为慕容世家出了六个状元,乃至三位权臣。

  在当代民众心中,能够证明自身才学,往往只有科举,而慕容世家能够出了六位状元郎,这也能说明他们才学过人。

  慕容世家以此声名大噪,确实失了本心,不去静心钻研学问,竟急功近利,选了旁门左道。

  他们坐在神坛上太久,一旦声名有污,必然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公子醉无忧 打脸 系统 快穿 爽文 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