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夫郎家的小酒楼(21)

2025-08-28 评论

  不敢想有多下饭。

  末世之前,汤显灵在宿舍,有个舍友喜欢健身撸铁,还说土豆丝配米饭,那是碳水就碳水,不健康,可汤显灵就喜欢炝炒土豆丝,酸酸辣辣带点点花椒味,他能干半碗饭,剩下半碗还要配别的菜。

  即便现在没辣椒,那一盘子土豆丝就很香了。

  压阵的大菜当然是那盘子鱼了,鱼有三斤重,倒入花生油,他没放猪油,荤菜用素油,素菜用荤油。

  大火先煎的鱼定型,两面焦黄,锅铲在鱼身上能刮出‘噌噌’响声来,盛出来,不用倒油,直接下调好的料:自己做的五香粉、花椒、姜丝、蒜头、黄豆酱,一点点糖提味,炒香,添热水下鱼咕嘟咕嘟烧开。

  汤汁浓郁,鱼皮金黄脆,鱼肉嫩,火候整整合适。

  东屋汤父闻到香味都急了,喊饿。

  汤显灵:……

  当听不见。

  “五哥儿你吃你的,我盛一些喂你爹。”蒋芸说。

  汤显灵:装聋失败。于是撸袖子,往东屋去。蒋芸一看急了,害怕五哥儿揍丈夫,她也不知道怎么会想到这儿,反正跟着五哥儿屁股后跑。

  “娘,搭把手,咱俩扛着他去院子外头一起吃。”

  蒋芸闻言猛地松了口气,“这样啊。”

  汤显灵:???那不然?

  床上汤父,前一秒嘴硬大骂‘你想干什么’,眼神却带着害怕来,也是怕五哥儿发疯揍他,下一秒也哑火了。

  汤显灵对上汤父的神色,啧了声。

  “看在五哥儿面子上,不然——”

  吃俺双拳!

  汤显灵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心态,他占了五哥儿身体,即便看不惯老汤头,只要老汤头别惹他,别把歪主意打在他身上,他还是能照看一下。

  但是让他伺候汤父吃饭,当个孝子那是不可能的。

  汤父能坐起来,只是坐一会往下溜,身体没劲。蒋芸在椅子旁塞了被子裹住了,照汤显灵看,其实可以拿绳子绑着——

  显然蒋芸是不敢的。

  饭桌上,干饭第一名的汤显灵先动了筷。

  汤父一看瞪眼睛,意思他这个长辈还没吃——

  “你要是不饿,就继续回屋躺着。”汤显灵不惯毛病,“这家,现在我当家,吃饭!”

  蒋芸害怕,手上却胆子大,一勺米饭喂到了丈夫嘴里,声音怯懦打圆场:“别吵别吵,吃饭吧老汤。”

  汤父一嘴米糊着,哼哼唧唧半个字发不出音。

  汤显灵已经沉浸式干饭了。

  香喷喷!

  他真是个做饭小天才,嘿嘿。

 

 

第12章 

  八兴坊三巷子崔家。

  崔大宝今年二十八,是家中独子,上头有个近五十岁的老爹,因他阿爹早逝,父亲疼爱,从小长到大没吃过什么苦头。

  崔父鳏夫带儿子是很惯孩子,崔大宝七岁时,崔父送儿子进私塾识字念书,念了没三年,崔大宝坐不住,去私塾路上一路吃喝,下午放学不回家,就爱沿着正街绕一路才回去。

  吃的一张脸都油油的,买纸墨笔砚钱全买吃的了。

  崔父见状,只会夸说:我儿会吃,不怕饿到肚子。

  崔大宝到了十八岁,按年岁该相看亲事,崔父找媒婆,务必给他家大宝挑个好的。

  崔家在八兴坊还算是家底殷实人家,虽然崔大宝不上进,整日游手好闲,往各坊间正街、东西两市扎,一扎就是一天半晌不回家,但崔家有钱啊。

  媒婆给各姑娘、哥儿家说起崔家来。

  “八兴坊间三个大院子,光是一年靠着租赁院子,啥都不干,坐着就将钱赚了,能有近这个数。”媒婆张开手掌,晃了晃五根手指头。

  一年五十两银子啊。

  “更别提,崔家门户清静,嫁进去没个婆母阿爹管着,直接就是当家做主的。”

  崔家这样的条件,放在奉元城那真是也算可以的——比上自然不敢比,咱们平头老百姓什么条件还是知道的,往下比,那崔家强太多。

  心动的人家自然有,媒婆一趟趟往崔家跑,择了机会,两家孩子‘意外’见一见,寻常百姓男女、哥儿没那么大防,大家都要讨生活糊口,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上街的道理。

  结果崔大宝挑的紧。

  不行、不喜欢、不娶。

  一趟趟下来,媒婆能跑坏一双鞋,哭笑不得说:“我的大爷祖宗诶,那您说说想找个什么样的?”

  崔大宝说不出来,闹脾气,犯浑跟他爹说:“爹,我不成亲了,你要是喜欢你娶,你给我生个弟弟,或是妹妹,我是不嫌的。”

  崔父老脸挂不住的尴尬。

  “你个混账小子说甚话呢!”崔父当着媒婆面凶了儿子一句。

  崔大宝当即是‘离家出走’——跑到了西市住了三日,也没寻花问柳往那青楼待,寻了家客栈,吃了三日,他倒爽快了,崔父在家后悔,抱着早逝夫郎灵位哭的抽抽搭搭。

  不该凶儿子、不成亲就不成吧、你拿命留下这么一个孩子我何苦委屈他了。

  最后结果是崔父亲自去西市找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

  崔父说不逼你啦,你想作甚就作甚。

  此事真是稀罕,做老子的还跟儿子赔不是了——在时下那是少有,因此传开了,崔大宝的名声也响亮,自那以后得了个‘崔大爷’的外号。

  崔大宝对此也没甚排斥,甭管是大爷还是大宝,都不碍着他吃喝。

  一直到崔大宝二十五岁时,因缘巧合一见如故了一位小哥儿,那小哥儿长得寡瘦寡瘦的,一双眼却额外的大,崔大宝见了喜欢,是求着媒婆给他托关系打听打听。

  媒婆问:什么样的?哪里人?

  崔大宝:我只见了一面,跟我差不多高,很黑还很瘦,他那么瘦吃的少吧,眼睛大,哥儿痣在这儿。

  指着自己嘴角下一点点位置。

  媒婆又是跑坏了一双鞋,这次可算打听到了。那哥儿是城外孙村人,是个苦命的,他爹娘早逝,跟着大哥大嫂过日子,大哥大嫂留着人到了十九岁。

  “……可怜见,孙豆子干农活晒得黑,本来样貌寻常,他大哥大嫂还不早早给孩子踅摸亲事,拖到了十八九更没人要了。”

  崔大宝:孙豆子这名听起来就好吃。

  甭管如何,崔父谢天谢地,给媒婆五两银子做酬劳,劳烦媒婆将此事定上。

  媒婆为了挣崔家的钱,崔大爷十八岁时白跑了几个月,到了崔大爷二十五,没成想,媒婆费赚到了,还多了一倍。

  崔家真是大方人。

  这桩婚事自然是顺顺当当办成了。

  崔大宝娶了夫郎以后,也没坊间邻里想的那般‘上进’,还是一如从前那般,靠着租金过活,他家夫郎也不管崔大宝,只将家里打理的有序。

  坊里邻居便说崔大宝不知疼夫郎。

  三年过去,孙豆子肚子安安静静没孩子。

  坊间邻里又说:难怪崔大爷见天往出跑,孙夫郎留不住人,三年了肚子也没个响动,要是有个孩子定能拴住崔大爷。

  这日晌午不到崔大宝就回来了。

  崔父是个烧瓷的,没在家中。孙豆子开了门,纳罕,“你今个怎么回来的早?”

  “可别说了,我今早遇到了一家新开的店,叫锅盔,本来想我吃完了再去买,谁曾想早早就卖完了。”崔大宝进院子,问夫郎,“有饭没?”

  孙豆子做饭手艺寻常,“我在家随便吃一口。”

  “你吃什么?”

  “馎饦。”

  崔大宝:“我正好也想这一口,那我也吃点。”

  成婚三年,孙村说孙豆子嫁到城里是个好命的,八兴坊邻里说孙豆子嫁到崔家,丈夫不着家、肚子没娃儿,是面上看着风光,实际上一团苦水。

  到底真实情况如何,只有孙豆子知道。

  没村里说的那般阔绰当富家管家夫郎,也没邻里说的那般苦。过日子嘛,都有磕绊摩擦,但总体上,孙豆子很是知足,比在哥嫂家强百倍。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路归途 生子文 穿越时空 美食文 市井生活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