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自然应和。
太子妃:“也好,等太子病好,你们兄弟再聚。”
在宫门前和几个哥哥分别后,萧宴宁坐上轿子,轿帘落下时,他看着巍峨的宫门静默了下。
一道宫门,两个世界。
外面有人拼命地想挤进去,里面的人患得患失。
第111章
从宫里回到王府,萧宴宁得到了义勇侯府的消息。
打探消息之人名叫福九,面相很普通,就是那种眉眼都很正常很自然,但走在人群里不会被人特意记在心里的一类人。
这是自打萧宴宁出宫建府后,平日里闲着没事陆续续从下人中挑出来的一批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嘴严。不同的是有的性格沉稳,有的活泼些。这些人也不怎么出现在人前,就闲养着,偶尔去打探消息时还有些用。
萧宴宁不怎么会取名字,第一次看中了,就给人家取名福一,现在到福九了。
义勇侯府宝贝失窃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惹人议论纷纷。福九打听到了季洛清除夕之夜被老侯爷狠狠抽了一顿,还被罚跪,具体缘由不是很清楚,好像是和季洛清身边的那个季选有关。
听到回话,萧宴宁:“知道了,不用再打听了。”
义勇侯府那边规矩多下人嘴严,能打听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福九应了声,退了下去。
房内无人时,萧宴宁走到窗前,窗外被强制移种回来的梅树已呈枯状。
冷风吹过,枝头上最后两片树叶也掉了下来。
强行的后果就是这样,哪怕一时花团锦绣,也难掩里面的败状。
人也一样,在不是合适的时间进入不合适的地界,也很容易摔落。
太子如今因种种原因一些事做过了头,如今皇帝强捧静王出头,显得东宫更加势弱。
皇帝这么做也许是想借此机会给太子一个警告,也许真的对静王抱有期望。
皇帝嘛,心思难猜的很。
不过要让萧宴宁看,太子的地位还是很牢固的,皇帝对太子有所不满,但还未到失望的地步。
若有天皇帝对太子彻底失望了,那才是储君地位不稳之时。
太子为长为嫡,在身份上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犯下逆天大错,朝堂上大部分官员必然拥护。
此时,皇帝抬举静王,就看朝中谁最先忍不住吧。
琢磨着这些,萧宴宁垂眸。
他用手敲了敲窗台,把上面的冰雪震下去。
现在这情形,皇帝明显是在为太子选磨刀石,就是不知道最后是刀会变得更加锋利,还是磨刀石会把顿了的刀磨断。
当然,人家静王这一波人也愿意做这块磨刀石。
要是皇帝选了他,这活儿他才不会干。
萧宴宁不会也不想当磨刀石,他要做就做那把刀。
现在他明面上得按兵不动,暗地里还需要查证一些事。
秦昭就在江南,他要是通过秦昭肯定很容易就查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只是他肯定被人时时刻刻盯着,不能用秦家的势力。
不过还好,问题不大,他有备用选择。
萧宴宁看得很明白,就他这身世,加上皇帝的宠爱,如果储君之位一直稳如泰山,在皇帝刻意拉线下,他和太子关系又不错。他只要不脑残地想推翻太子,日后定能安然无事,做个富贵闲王。
如果东宫不稳,太子无暇顾及自身,别人早晚都会对付他。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不想斗倒了太子被他捡漏。
之所以到现在也没人动他,那是没抓住他什么把柄。
他没娶妻,没办法从这方面入手。
他这福王府连该有的王府长史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幕僚、参谋了,别人想打探点消息都难。
再者,他脾气不好,又没有下嘴能咬的地方,要是没有万全的把握,谁挨上他都能被扒拉一层皮,这样的情况下谁会脑抽地先对付他。
然而,安王出事了。
安王出事,让萧宴宁当头一棒。
在这个时代,上位者只要起一个疑心,那就是一只射向自己的箭,一个弄不好,就是死。
俗话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这话一点也不错。他都活了两辈子,可因为有上辈子的记忆,所以他不自觉地总想抓住点什么。
皇帝和秦贵妃对他好,他也拿真心回馈。
太子对他不错,他拿太子当哥哥看待。
其他皇子只要不对付他,大家就能相安无事。
所以一直以来,在能确保自己平平安安的情况下,萧宴宁愿意做个闲王。
但形势若危及到了自身安危,那他也绝不坐以待毙。
只是心里难免怅然。
萧宴宁现在只是有些担心身边的人。
秦家从一开始就在漩涡里没有出来过,只是梁靖。
轻声念叨着梁靖的名字,萧宴宁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梁靖不知他的心思,若是被他牵连……
萧宴宁叹了口气,不再想这些。
萧宴宁吩咐厨房做了些吃食,自己亲自送到了诏狱。
安王现在不清不楚地被关押着,放,有确凿的证据龙袍,不放,除了那件龙袍,没别的了。
萧宴宁这次没有为难那群衙役非要闯诏狱,只是让他们把吃食检查检查送给安王。
诏狱这地方,闯一次就够了,闯多了,别人还以为他想得到安王的那些部下的支持呢。
但兄弟情义放在那里,新年大节,该送的吃食还是要送。
衙役们一看萧宴宁今日这么好说话,忙把东西认真检查了一遍。
也是,皇帝只说不能放安王出诏狱,又没说不能让人送吃食,何况一年就这一次。他们也拧不过福王,还不如顺势当面卖个人情,回头再进行禀告于大人。
要不然福王混账起来,诏狱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就连于大人都落不了好。
等衙役检查完把东西提进去,萧宴宁就离开了。
他是真来送吃食的,又不是和安王通情报的,当走则走。
太子病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期间,萧宴宁一直考虑要不要让梁靖回西境。
若朝堂不稳,则边境不稳,边境不稳,则民不聊生,梁靖若是能在西境压制着,自然是一件好事。
梁靖不知他心中所想,每次见了他还乐呵乐呵的。
然而还没等萧宴宁下定决心,永芷宫出事了。
永芷宫掌事太监元平派人来禀,说皇帝在永芷宫发现了厌胜之术的痕迹,正处在盛怒中,让萧宴宁心里有个准备。
作者有话说:
写了半天,还是决定先把感情线放后面,先更短短的一章。
第112章
萧宴宁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听到消息便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皇宫。
自古以来巫蛊、厌胜之术这类事情都是帝王极为忌惮的存在。
后宫之中若有人行此举,便是纯纯地找死。若因此惹怒帝王,那家族亲友都必然会受到牵连。
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唐高宗的“王皇后厌胜案”都是如此,牵连进去的人甭管身份如何贵重,没一个有好下场。
萧宴宁去皇宫的路上神色都很凝重。
哪怕心里清楚皇帝对秦贵妃不同,萧宴宁还是不敢赌。秦贵妃不只是秦贵妃,她还是秦家女,还是七皇子的母亲,她的身份地位放在那里。
宫里还有一直看秦贵妃不顺眼的蒋太后,出了这种事,蒋太后不可能当做没看到。加上这些年秦贵妃一直受宠,活得跟一只骄傲的孔雀一样,所言所行难免扎其他妃嫔的眼。
秦贵妃要是落难,必然会有人落井下石。
更何况,现在是非常时期,永芷宫如果真牵扯到这种案子中,还能借着此事对萧宴宁对秦家对秦太后发难,这是其一。
其二,一直以来,萧宴宁这个皇帝最宠爱的皇子日子态度上都是以太子为尊。现有的几个皇子中,安王这个和他一样态度的皇子没了。要是厌胜之术再牵扯到萧宴宁身上,那如今势弱的太子就只能一个人面对其他皇子。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皇帝偏心萧宴宁,此事牵扯不到他身上。但只要秦贵妃因此受责,朝中百官对着秦家发难,秦太后不会罢休,秦家和秦家背后那些势力也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