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九月的天气还比较炎热,现在烈日高照,虽然有树荫,黎源也吃不进去热的。
黎源端着豆花碗跟小贩闲聊。
原来这里所见并不是全部,小贩顺着漫长的海岸线遥遥一指,“看见那边的山脉没有,翻过去那边就是船舶司,大朝所有的船都是那里造的,据说那边的码头比这边还阔气,停的才是正经的官家船,他们进出市不走海事局,那些宝船长近五十丈,五六层楼高,一艘艘都气派得不得了。”
应该是战船。
两人徐徐闲聊,据小贩所说,黎源心中大部分推测都被验证。
目前海运掌握在朝廷和世家手里,民间因为技术等原因,能去的地方不远,按小贩的说法,应该以南番为主。
也就是后世的南洋一带。
但朝廷船队去得更远,小贩说不清地名,也是听其他人说最远的番邦人皮肤比墨汁还黑,不过那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大朝近二十年没有大规模远航。
黎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世的明朝就是在后期收紧海运政策。
明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却错失发现新大陆。
黎源敏锐发现,大朝的野心可能不限于推动海运。
战船果然停在船舶司,近海区域也有,一路向南,据说沿海设立军事据点,防止倭寇上岸扰民,大朝自建朝开始一直十分重视这方面,但近百年来逐渐松懈,导致南方的倭寇十分猖狂。
小贩一脸自豪的说道,“小哥有所不知,我朝最出名的孟尝大将军已经被授命为护海大将军,据说等沿海防点建设起来,我们大朝再也不担心倭寇的骚扰。”
“还有,南方海外有座岛屿,距离大陆不过近百海里,大将军会前往那里建立军事据点,不过以前就有,只是那里太贫瘠,我们都不爱去,若是有那里相照应,更不会担心什么倭寇。”
黎源愣住,不会是记忆里那个什么宝岛吧!
小贩拍手道,“想起来了,叫东番。”
黎源在记忆深处搜索一番,淡然失笑,还果然是。
突然听到熟悉的地名,自来京城后产生的陌生感骤然消失。
虽然黎源记忆里的历史里并没有大朝这个朝代,但是相似的地理位置相似的人物都让他有些激动澎湃。
他由衷叹道,“我很是敬仰孟尝大将军。”
他又瞅着小贩心想不愧是京城百姓,政治敏锐度就是高。
不多时,步行道安静下来,周围的商贩三三两两寻僻静地打瞌睡。
海市码头却忙碌起来,进进出出都是搬运货物的人。
听小贩说这里的商船每日都有出发和抵达的,十分忙碌。
渔船忙碌的时间在早上,若清晨天不亮过来,会有许多渔民划着小舟上岸贩卖昨日打到的新鲜海鱼。
黎源见对方谈兴颇浓,随意问道,“听说这两年海市并不好,小哥能否告知一二。”
那小哥脸上露出一抹奇异的色彩,他左右看了看欲言又止。
“我悄悄告诉你,你别拿出去到处说。”
黎源:……
小哥指着码头的船队说道,“这些船原来都是私人的,至于是什么人的不用我说小哥也能猜到,无非就是皇亲国戚权贵之家,那时候海市就是一片乱象,普通商船想出海是不可能的,想出也不是不可以,就要花重金从这些权贵手中购买出海权……”
若平安无事赚得银钱交了出海权也能小赚一笔。
若是遇见风浪沉了船便是家破人亡。
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
即便如此,想出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因为上面管理不利,出海权最终被几个家族瓜分,一层层盘剥,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其中陈家为翘楚,据说京城一半以上都由他家掌控。
这陈家也是官宦大家族,据说有百来年历史。
但真正崛起是靠着海运发家。
因他家及其派系一家独大,就连朝廷都要礼让三分。
事情转机出现在两年前,朝廷开始大力整顿海市。
出海权全部回收,由海事局办理,只要手续齐全就能出海,无论进出市货物一律按照规定交税,当然新的制度执行起来也不是一开始就顺畅利民,据说这两年海事局的官员天天工作,全年无休,直到近半年才有所好转。
原本最肥最轻闲的部门一下变得异常忙碌,好多人都唉声叹气,不过不等他们抱怨,海事局便实现末位淘汰制,同时增加新的工作岗位,要求还是蛮高,但只要通过考核就能进去。
最重要的,不是推荐制,叫什么聘用制,这一下报名的人如过江之鲫。
原先想抱怨的人也不敢抱怨了,战战兢兢地开始工作。
小哥笑得幸灾乐祸,“那些官爷原先吃我们的东西都不给钱的,现在哪里还敢这样做,谁要是做了被举报给上面,这么好的差事就丢了。”
黎源若有所思,“陈家既然这般官大势大,为何甘愿交回海运权?”
“莫非新帝是个务实之人。”黎源回想新帝多大来着。
那小哥脸上顿时露出更加神秘的奇异表情,说是害怕又不是,忌惮中带着隐忍,隐忍中带着兴奋,他凑过来低声说道,“跟新帝没啥关系,新帝明年才成年,自己都是个娃娃,啥也不懂。”
那是?
小哥声音压得更低,比了个剁脖子的手势,“都是议事局搞的事情,直接把这个陈家给灭了,现在京城再无人敢提这个陈家,据说至今还在通缉其同犯,而这个议事局的幕后之手便是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妖相。”
黎源皱眉,“妖相?”
小哥连忙比手指,“嘘嘘嘘……你小声点。”
“我跟你说这位妖相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夫君是位山神,据说就是这位山神颁下神谕……”
黎源抽动嘴角,他本来听着令人振奋的大航海时代发展史,怎么突然变成山妖志,还有都做宰相的人,定是花甲之年,这么大的年龄前面加个‘妖’字,还有个什么山神夫君,虽然都是政治家们爱用的神论,倒不必如此牺牲。
试问能不能考虑一下山神他老人家愿不愿意娶个老头。
小贩说了一大堆妖相的事情,无非就是这人有哪些神力,做了哪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几乎以一人之力将摇摇欲坠的大朝给挽回。
至于改革内容,小哥说得并不清晰,更多都是神化的吹牛。
黎源一听便知有人暗中操控舆论。
这些东西听一耳朵就行,只需知晓如今国家有个头脑清晰的人在主持即可,这当然不是一人之能,只怕这个妖相已经取得上层大部分权势的支持,就从这点来看也非等闲之辈,必定又是什么了不得的世家出身。
黎源顺着话机再问京城有哪些派系或者势力,甚至天家里的皇后娘娘有没有什么传闻,小贩就不清楚了。
也对,黎民百姓除去摆在明面上的东西,暗地里的根本不了解。
但黎源还是觉得奇怪,妖相组建了一个议事局,灭了在京城称王称霸的陈家,但是整件事皇室都没有任何表现,例如陈家崛起时,皇室是个什么态度,为何纵容,妖相灭陈家改乱象,也没有任何态度,这期间还涉及到新帝登基,两代帝王更迭什么时候都是大事,但偏偏在大朝进行的悄无声息。
黎源不由想起仁武皇帝驾崩的时间。
那是两年前珍珠离开后没多久的事情,县府发出国丧,仁武皇帝驾崩。
紧接着新帝继位。
梨花村那种小地方的人也就唏嘘一下,除去不再大办丧嫁,其他都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天家的事情离他们太遥远。
当时老太君她们还在,也没有什么异常,听见跟没听见一样,黎源忙着种植灵芝,也就没有多想。
现在却觉得有些怪异,珍珠家既然是娘娘一系,跟宫里的关系匪浅。
皇帝驾崩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黎源隐约记得老太君还多吃了一碗饭,难道是记错了?
皇后可能是意外身亡,皇帝年岁并不大,怎么就跟着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