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哪有人一辈子伪装的。
得多累,多辛苦。
黎源自然早就察觉戚旻言行里剑走偏锋的危险气息。
就像他的身份,他所做的事情,无论戚旻本人还是他身边的人都在极力帮忙掩护,可时不时,黎源就能察觉戚旻想要坦白一切的渴望,那种坦白并非想要对黎源说出一切。
还有种想公诸于天下的毁灭感。
等到只剩两人,黎源蹲下来将戚旻背上。
他知晓戚旻没醉,即便醉了现在也应醒酒。
“明年哥哥打算考皇家学院。”
果然,身后的人撑起来,黎源能感受到戚旻紧张不安还有疑惑的目光。
他将人朝上背了背,“入学前喜茶店的连锁模式应该能建立起来,有一就有二,大朝人的聪慧不用担心,但是教育改革那块,我想看看到底是怎番模样,不一定帮得上忙。”
黎源早已将自己熟识的教育模式整理成册拿给戚旻。
不是几句话的功夫,不是一些条框内容。
而是黎源按照自己的理解、经历以及在梨花村办学的经验,总结成一本详细的资料交给戚旻。
戚旻当时接过去时,指尖颤抖。
他知晓哥哥从不会敷衍他,但没想到黎源会做到这一步。
他还有一个喜茶店需要忙碌,这本资料不知费了黎源多少心血和时间。
黎源回头看了眼戚旻,果不然眼尾又是红红的。
“现在大朝大力发展商业没有问题,但农业依旧是立国之本,哥哥不会托大去当什么指挥者,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济济人才,考学也以农业为方向,再就是哥哥跟你说过化学,若是这个体系建立起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可能大朝……”
戚旻打断黎源,“哥哥不知道从无到有有多难吗?”
戚旻正是其中的亲历者,他在大朝从无到有建立全新的政体,这里面的难度他实在太清楚了,他原跟黎源约定最迟三年见面,可等到真正着手时才知晓,即便是三十年都不够。
他不想一辈子耗在京城。
他不想一辈子耗在这个步履维艰的时代。
他也清楚黎源一直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黎源很是坦然一笑,“难又如何,可是珍珠在身边呀,只要珍珠在,哪里都不辛苦。”
春末的风已经带着暖意,将两人的衣袍吹得搅动在一起。
犹如黑色大海翻出细白的浪花。
又如月华浸染的多娇山河。
戚旻是劈开混沌的剑,冲击淤泥的河。
黎源便是托举利剑的鞘,也是让长河奔涌的山。
第111章 连锁店
五月份,一批番邦咖啡豆被运到大朝。
原来跟黎源商定的那位西番人并未前往非洲,而是在锡兰那边找到品质统一不错的豆子,决心冒险赌一把。
对方的要价比阮保高,但黎源不让步。
他的店只会越来越多,大朝一日不种植咖啡豆都无法解决豆源紧缺的问题,如果商人抓住他这点命脉,甚至以后作为要挟,那会非常被动。
面包的大受好评也让商人敏锐察觉到,即便没有咖啡豆,黎源也有很多其他方法将喜茶店经营下去。
几番谈判下来,黎源只多支付2%的运输费,可谓将抠门发挥到极致。
但西番商人私下也是满意的,大朝有钱,出的价钱比锡兰高许多,这趟买卖他也赚了不少。
有了第一次合作,下一次便好说。
两人约定豆源品质和数额,西番商人在大朝挥霍十日后再次起航,有利益可赚,动心的就不是一两个番邦商人,京城不会只有一家喜茶店,就算京城市场饱和,大朝还有许多许多大型城池,这里面的利益可想而知。
终于在这一年,除去香料宝石是番邦人能拿得出的交易物品外,一项饮品的豆源进入商人的视野,并在日后疯狂的增长,不止这个豆源,后来涌入大朝的外来物品越来越多……
不过这一切都跟黎源无关。
趁着豆源充足,第三家喜茶店隆重地在中轴大道的街道上开业,这家店占据整整一层,装修风格比肩最阔气的茶楼,全中式风格,但又不同。
地面全绿釉花砖,内里收银台和操作台三家店统一。
还有就是堂食的杯碟依旧是那种花里胡哨的风格,外带依旧是大朝人觉得有些土的‘一次性’土陶杯。
但是土陶杯能外带呀!
五个不同花纹的土陶杯还能兑换一杯饮品,何乐而不为。
就在还有人以为这家店不过是海市店和学院店的大集合时。
中轴店推出冰拿铁和珍珠奶茶。
以此为基底各自配制出十款全新饮品。
已经爱上喜茶的老饕很快发现冰拿铁除去制作方式不一样,它最吸引人的是其独特口感的豆源。
而中轴店没有煮制喜茶,只有手冲喜茶。
并将不同豆源分呈在古色古香的木盘上。
且备注不同的名称和产地,让客人自行选择想喝的品类。
享誉世界的咖啡终于在大朝提前登上历史舞台。
并像大朝人喜爱茶饮一样,分出不同的品类。
在制作器具不足的情况下,黎源用豆源的丰富性取代后世咖啡制作工艺的五花八门,提前进入精喝阶段。
不过更多人还是更惊异于拿铁的口感和能外带的冰饮方式。
珍珠奶茶本来不让人惊艳,大朝早就盛行乳茶。
各式各样的喝法都有,夏天也有冰镇乳茶。
但是,冰块撞击杯子时发出的哗啦声莫名的悦耳动听。
要知道每杯饮品都有冰块那可是大手笔。
还有黑黑的像糯米汤圆的珍珠,吸进嘴里嚼嚼嚼的时候,再繁重的工作和学业,都减轻不少。
而且许多饮品都自带雪顶或者奶盖。
可以先舔一口再喝,可以搅拌后再喝,可以喝一半再搅拌,也可以先吸珍珠,还把可以把珍珠留在最后面一口倒进嘴里,反正光是喝法就千奇百怪,店里墙面上还悬挂着各种喝法小提示呢!
至少那个夏天,几乎每个行政部门的人都要点一杯冰拿铁或者珍珠奶茶。
时不时就能看见走在路上的人拿着一杯冰拿铁。
海市那边的食品加工厂又增加了四间仓库,除去制作面包的,还有专门负责打发奶油和硝石制冰的。
冰的需求量特别大,整个加工厂异常忙碌。
制好的冰装进保温木桶,由专门的小货车快速运往各个门店。
推车上不仅有喜茶的小狐狸图标,运货的汉子也各个精瘦能干,他们不似码头搬运工那般强壮,但是推点冰和奶油没问题,仔细辨认,能认出他们中不少都是当初蹲在码头捡些零碎活的工人。
现在他们已经是喜茶专属的外送员。
除去运输面包坯、奶油和冰,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外送。
喜茶自己的外送员是单独收取费用的,但是十杯以上免费配送,若低于十杯就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大夏天,稍微有点钱的哪些想跑出去买东西。
因没有网络下单方式,喜茶的外送采用订货方式,以一旬为一个周期,提前接受订单,每日按照客户要求的时间送货上门,类似黎源后世预定鲜奶的方式。
“硝石的用量还需持续扩大,矿场那边供应量问题不大,但是要做好运输安全工作,我与司狱所那边沟通过,会在西门开放一条专用通道走硝石。”
黎源正跟负责运输这块的董社说话,他曾介绍自己在码头搬运过货物,虽然身躯高大,肌肉硬邦邦的,可这敏捷的思维,周全的考虑方式,自是有别的本领,黎源也是用人不疑,已经升了他做运输部的经理。
天气有些炎热,黎源看了看天气,“你让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过来,我们开个小会。”
大多数时候,主要负责人都在海市仓库这边。
其中一间仓库已经改造成办公区。
不用黎源预估,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要不了多久喜茶就会把这片区域的仓库都拿下来,那不是租的,是买的。
董社正要离开,就听见两个声音从另一面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