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夫郎是个作精[穿书](138)

2025-09-23 评论

  许知昼:“到时候相公你给谢淮川评个浪.子。”

  宋长叙:“那到时候我跟哥夫一块挨骂,可能还会拖下去打板子。”

  许知昼一听缩了缩脖子 ,“这么可怕。”

  宋长叙拉着许知昼回去,许知昼扭头不住的朝着南风馆张望。

  .

  翌日,宋长叙起早去吏部,吏员把文书抱到他桌子上,昨天是给他适应,今天就是正式干活。

  他负责起草和审核官员乞骸骨和调任。子东县的县令病逝,急需调任一名县令。

  宋长叙有推荐之责,他昨天看了几个官员的档案觉得还不错,他记得是在翰林院做翰林的。

  “我记得档案还未还回去就放在我桌上。”宋长叙最后在抽屉里找到了。

  是他的风格,档案就是机密,该放在抽屉里。

  “赵江,柳州人氏,二甲进士,修撰国史两册,曾被借调到礼部帮忙……”

  还有几个人选,宋长叙一并放上去,等许尚书做决定。另外三个乞骸骨的。

  一位官员六十岁高龄,父母生病不行,又是家中独子想归家赡养父母,并且养老。

  宋长叙写上自己的建议准。

  一个四十多岁身子孱弱想归家养老,不符合养老标准,宋长叙拒绝了。

  还有一个孤家寡人,儿女发生意外,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侄子愿意给他养老,他年龄五十又八,有哮喘。父亲离世,只有母亲八十岁高龄生病,他想回家侍奉母亲。

  宋长叙批了一个有待商榷。

  他做事严谨,在吏部的规定之内他都会批准字,没有在范围之内便会酌情考虑。他不认识上面写折子的人,不知道他们的话是真是假,所以手上的笔要格外谨慎。

  晌午苏员外郎喊他去吃饭。

  “宋大人,在吏部的感觉如何?”

  “我感觉很好,就是有些耗费心神。”宋长叙说。

  苏员外郎笑道:“我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是这样,等习惯就好了。对于官员推荐,归家养老,考核都是大问题,做多了就成,你要是有不懂的,可以问问吏员,他们都是老人了,还是不成可以来问我。”

  宋长叙:“谢苏大人。”

  两个人到了膳堂就分开了,沈良去国子监就不在宫里用膳了,他在国子监用膳。

  裴升荣跟他一块用膳,他近来话少,也是被工部的活折腾。

  今日早朝,陛下提出要修河堤和修路,工部尚书自然是不同意,户部也不同意,国库没钱。

  若是只修京城这一段路还好,若是要全国修路不成。有时候修一座河堤大桥要花费十万两银子。

  “真有十万两?”宋长叙瞠目结舌。

  裴升荣压低声音,“你还真信,都是层层刮油后下去的,真到工人手里有两万两就好了。这两万两到了县里,县里的官还要刮油,所以大桥的材料不好,一分钱一分货。”

  难怪工部是个肥缺,吃饱自己,吃苦国库。

  官员们知道底下的规矩,约定成俗,谁不贪反而要被他们做成靶子,提前下手泼脏水。

  十万两银子到了下面就一两万,足足吃了八成,胃口真大。

  宋长叙跟沈良去赈灾,因为两人当时就在户部直接从户部拿了银子跟粮食装箱就走了,这又是第二次赈灾被陛下盯的紧,没有人下手。

  宋长叙突然想到陛下的龙袍。陛下的龙袍每年花费二十万左右,一件龙袍高达七万两。

  说实话造价一定不会这么高,怕是有人在其中吃饱了。但你要说陛下的龙袍不值这个价,没有人敢说。

  “吏部的事目前还算不错。”

  裴升荣低声:“目前是没人找你,等你做久了,就有人要贿赂你了,吏部跟户部这两个部门求人办事的,多着,他们有手段见缝插针。”

  宋长叙喝了一碗南瓜汤:“我只求问心无愧。”

  裴升荣:“宋兄这话说的好,我未曾同流合污,只是见着官场这副样子同样心中隐痛。我虽是河东裴氏,根基在地方。在朝中前辈少,免不得要劳心劳神。”

  两人又耳语几句各自回去。

  宋长叙想写折子又不知从何写起,他趴在桌子上小睡。他既知道的事,陛下会不知道么。

  想来陛下把他放在吏部,未尝没有动整顿吏治的心思。

  官官相护,层层贪污。

  宋长叙想着睡过去。

  .

  平景帝派萧定去永州府后,过了几日,萧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

  “是,陛下。”来福把萧将军引进来,心里嘀咕,萧将军没事都不会要寻陛下,这会是要做什么。

  萧将军先是拜见:“陛下,臣归京多日,未曾把兵符还给陛下,这是臣的错,望陛下原谅。”

  他跪下高高举着兵符。

  平京帝心中一跳,冲着来福使了一个眼神。来福从萧将军手里接过兵符。

  “将军客气了,赐座。”平景帝拿着兵符心中有一块大石头落下。

  “陛下,臣只有四个儿子,其中老大在京郊大营,老二在边疆,老三却是一个不着调的,臣老了,若是他们三人有什么不对,陛下还请多宽宥几分。”

  平景帝抿一口茶,“将军放心,他们不只是你的儿子,也是朕的表兄表弟,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朕何苦对他们下手。”

  萧将军静下来,他欲言又止,内心割裂。

  “将军还有话要说?”

  萧将军低头:“臣无事了,臣先告退不打扰陛下。”

  平景帝应一声。

  萧将军走出盘龙殿,心中松口气,他已经把兵府交给陛下,他正值壮年这个时候归家养老岂不是令人笑话。他们萧家正是鼎盛之际,他还能有一番作为。到了老家,到了江州,哪有京城繁华。

  想到此处萧将军心中一阵胆颤,他知长子所言非虚,只心里还抱有幻想。他家有萧太后,有凤君千岁在,陛下身上有萧家的血,何至于如此狠心。

  诛连九族更是不成,难不成陛下自己也要诛杀了?

  萧将军回头望着盘龙殿,瞧见那屋檐飞翘,挂在上面的灯笼微微摆动。

  他回过头继续往下走,几个年轻官员匆匆而过。

  “宋大人这处的档案已经归好了,还有一处档案有遗漏。”

  萧将军抬头眯眼看见那个穿着绿色官袍的年轻官员,他记得是新科状元,刚从永州赈灾回来就进了吏部。

  这般年轻就得陛下赏识。

  他没有背景,不曾找过靠山。为何不依附他们萧家,有个年轻臣子在,总归是好的,往后千岁也用得上。

  想到千岁,萧将军又想到萧太后,回到京城后还未去拜见阿姐,今日去库房寻些珍宝再去拜会。

  自打萧太后归政后,她就隐入幕后,全然没了狠厉手段,只把自己当成供奉的菩萨。

  对于朝中大事都不沾手,有官员曾想入宫见萧太后一面也不成。心中失望后全到萧府上同萧将军抱怨。

  他们萧家怎么了,好歹是外戚,好歹身上有军功傍身,何愁没有人不投奔。

  那年新科状元别玉不就投奔他们,反而弃了陛下。那时是陛下太小,掌握不了朝臣,这也没法子。

  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

  萧将军回到家中派人送酒来,手里把玩着夜明珠,一边大碗喝酒吃肉。

  他听了长子的话去上交兵符,心里还是憋了一股气,只好借酒消愁。

  他在亭子里喝酒时,看见萧邦歪歪斜斜的走进来,搂着两个美人,脸上红红的,一看就是喝醉酒。

  萧将军颇为嫌弃这个小儿子,整日偷鸡摸狗,正事不做。如今府里只剩下这个儿子了。

  不好好找门亲事,整日跟这些人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出息,他身边只有谢淮川还算是个上进人。

  萧将军琢磨给萧邦找一门亲事,让他好好收心。

  另一边平景帝等萧将军走后,拿着兵符冷笑一声,“老东西。”

  平景帝收好兵符,神色莫测。

  来福从外边拿来折子,“陛下。”

  平景帝继续批奏折,他看见呈上来吏部的折子,一份县令的调任,他不太关注县令这个官职,随便批了一个准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端瑜 欢喜冤家 天作之合 种田文 甜宠文 穿书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