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昼醒来发现晚上塞在耳朵里的棉花不见了,他掀开被褥翻找,在床边发现了被压扁的棉花,他拿着扔了。
戴着棉花睡觉有几分不舒服,可能他睡熟之后,翻身就把棉花不知道翻哪里去了。
许知昼坐在梳妆台上,他发现他的脸有些肿。
他立马去用湿帕子擦脸,“果真是不能那么晚才睡,今早起来还是没有精神,觉得脑子昏沉。”
“知昼用早食了。”
许知昼应了一声,坐在椅子上,面疙瘩汤就来了。他喝了一口,酸酸的,胃口就打开了。
他把面疙瘩汤喝完,整个人精神多了,然后宋长叙问道:“晌午想吃什么?”
昨天大鱼大肉吃多了,今天家里就他们两个人在,吃点清汤寡水就好。
“下碗面条对付一下。”
许知昼又去小睡一阵,下午跟着宋长叙一块出去拜年。要说拜年也是去给上官拜年,又去同僚跟好友处走一遭,有人要留他们用晚食。
宋长叙却是推辞,“我们先回去,家中还有事。”
走出府邸,宋长叙解释道:“吃了饭,等会又要喝酒,一时半会停不下来,我已经不想再喝酒了,免得早上起来头疼。”
他不是嗜酒的人,不想再喝下去。留着清醒的日子,晚上跟知昼说说话便好。
许知昼:“我也不想再吃大鱼大肉,吃惯了这些,总觉得都是一个味道。我想喝碗羊肉汤。”
一碗羊肉汤还是喝得,宋长叙去买了一碗。
许知昼瞧着京城的场景拉着宋长叙逛了夜市就回去,宋长叙有半月的假,今日休息好,晚上缠着许知昼行周公之礼。
他拨开许知昼的头发只觉得他眉眼精致,堪堪入画。他心思浮动,只把人搂着。
……
过年两个人一处也是好的,不必去应付太多的亲戚,把时间都留给他们自己。
.
宋长叙写的信到了齐山村已是来年开春,齐山村的人准备春种。
宋业拿了信去找里正帮忙看。
里正抽着旱烟接过来念信,“好事啊,知昼有喜了,盼着你们去京里照顾,还说要许孙正跟曹琴一并上去。”
梁素是高兴,随即想到:“春种家里都忙不过来,我们去了家里谁照顾。”
宋业点点头:“要是请人来种,也要有人照看,家里的鸡鸭也耽误不得。我看你跟明言去京城,再去问问亲家母愿不愿意一块去,这样好歹有个照应。”
不然家里不留个人实在放心不下。留明言跟澄哥儿两个人在家,宋业也担心。他是个男子留下来安全一些,不怕事。再者照顾人的事,他也做不来。还不如在家里把地里伺候好,等以后有机会再上京。
里正:“是这个理,要去就要拉着人一块,不然那么远,万一有什么意外还是自己人靠得住。”
梁素去许家寻人告知这件事,曹琴倒是果断,“我今年早想去看看他们,心里不放心,既然有这个事,我跟你一块去。”
“好,那三日之后我们就一块上京。”梁素应了一声。
两个人定好日子,梁素回到家里又把宋明言跟徐澄叫过来,“我要去京城一趟,明言你跟我一块去看看,澄哥儿……”
作者有话说:
小许:吃点清淡的[彩虹屁]
小宋:半个月假期呢[墨镜]
第84章 抢功劳
徐澄着急的说道:“外婆,我要去京城,我要去!”
梁素笑道:“好,那你跟我一块去。但是去京城路途遥远,你怕不怕?”
徐澄高兴的点头,“我不怕,有外婆跟阿爹在。”
一辆马车可以坐四个人,家里做好决定后,梁素想着要不要给长叙和知昼带点特产去。
宋明言闻言摇头:“娘,在京城什么都有,我们带太多东西反而显得累赘,两个月的时间等我们到了京城差不多要入夏了。”
梁素打消了念头。
可以多带点干粮上去,在路上坐马车饿了吃。
把家里的鸡鸭关进去,宋明言烧水洗脸后回到屋子。要去京城要带几件好衣裳,他有三四件衣裳看着都很新,买来没穿过几回,现在正好带上。
鞋子这些也要带上。
他在拾掇清点自己的衣服,徐澄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先是蹬开鞋子趴在床上滚了滚,然后才去收拾自己的衣裳,他仔细找了几件衣裳放进包袱。
“要去京城咯。”徐澄兴奋的要睡不着觉。
等三日后,宋业驾着牛车先送他们去水波镇,曹琴也拾掇了一番,人靠衣装马靠鞍,到了外边是要穿得光鲜亮丽。
他们到了水波镇找到马行,雇佣了一辆马车,到时候去了金河县再雇佣另外的马车去京城。
宋业:“你们在路上要小心,我先回去了。”
梁素:“你回去吧,家里的鸡鸭跟田地多注意一些。”
宋业应了一声。
坐上马车,徐澄掀开车帘看着外边的景色。这还是他第一次坐马车,他临走前还被夏丫叫住了,他说了要去京城好好玩,然后把京城里的繁华告诉自己的小伙伴。
马车上有些颠簸,徐澄靠着宋明言。
“阿爹,我们是不是要住客栈?”
宋明言点头:“是要住客栈,还有两个月才到京城,这一路上你有什么不舒服记得告诉我。”
徐澄乖乖的点头。
他心里只有兴奋,看什么都觉得好。
等在路上飘了一个月后,徐澄趴在宋明言的膝盖上只剩下累了。
“阿爹,还有多久才到?”徐澄有气无力的问。
宋明言:“还有一个月。”
徐澄吧唧一下趴在阿爹身上不想起来。
.
朝廷放假半个月的时间,官员们走亲戚,拜年,来回一趟差不多就把时间过了。等翌日去早朝时,众人都有些没回过神,巴不得多放几日,哪怕是最勤奋的刘忘生都想多放几日假。
刘忘生六十多岁的年龄,他的名声极好,桃李满天下。
回到金銮殿上,萧将军站在武将之首,以前身后还有萧定在,现在三个儿子全回老家了,辛苦如此不就是为了后辈有个好前程,现在三个儿子全丢了官职,连过年都是孤家寡人。
也不算孤家寡人,凤君请萧将军去宫里过年,但回到家中还是清冷。陛下对他也不亲近,太后没有实权,对一些事失去了控制力。
萧家的日子难过,不过陛下还未清算。
刘忘生倒是羡慕萧家小辈知趣,早早退去以后未必没有机会。
宋长叙站在苏员外郎身后,等平景帝来后,刘忘生上前说道:“幽州出现雪崩有不少人受灾,需要有大人去赈灾。”
幽州那地方确实偏僻,有了永州的事,平景帝对任命官员去赈灾很谨慎,他扫视一眼。
“众爱卿有推荐的人选么?”
朝臣推了几个人,平景帝选了一个宗室子弟去。
上完早朝,宋长叙打开文书,又推荐了几个官员的人选,另外把军营中的归家养老做了细微的调整。
苏员外郎:“宋大人,你去跟户部交接一下,把升官的名单还有调任的官员核对一下。”
发俸禄要看官职,宋长叙应了一声去跟户部主事对接。
李主事态度认真跟宋长叙核实了一天,大大小小的官职核实后,让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样纯靠人工瞪,好难熬。
宋长叙心想得想个办法。
“李大人每次都要这么麻烦么?”宋长叙问道。
李主事:“年底年后要严格一些,其余的俸禄发放除了入朝的京官外,对地方官要松散一些。本朝在每个地方都设立的金库,由金库发放地方官的俸禄。以前没有金库时,还要送银子到地方上,来回耗费的银子都比得上官员的俸禄了。”
按照古代的路程确实如此。
李主事见他干活卖力,不是偷奸耍滑之辈,对他的好感上升。
“宋大人,现在已经下值了,我们一块去喝酒吃饭吧,新开的一个馆子,我觉得那里的瓦罐汤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