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昼乖乖的应下来。若是宋长叙来跟他说一些,他是还要顶嘴的,若是曹琴来说,许知昼只能乖乖应下。
另一边宋长叙跟谢淮川绕着院子边走边说,最近空了一个位置,谢淮川升官成了从五品的卫镇抚。
虽然他在京城战战兢兢做事,但并无背景实力,升官也轮不到他。
谢淮川没有门路便想问问宋长叙。
宋长叙沉吟:“当时我应该还在吏部,这件事没有经过我的手该是避嫌了,明日我帮哥夫问问再给你消息。”
谢淮川应一声,眉眼轻松许多。
他想到什么又有几分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开口,他想找宋长叙借钱。他的俸禄七八两银子不够家中开销,开了一家面馆一个月能有二三十两银子,除去开销每个月能剩十两银子。
他手里还有以前在军中积攒的银子这样算下来还是不够买房。有了孩子后,家中还有仆从,吴先生也在,他们租的院子太小了。
再者到了年底又要交房租,谢淮川还是希望有自己的房子。
宋长叙走了许久,没有听见谢淮川说话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就知道谢淮川有心事。
“哥夫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能帮的一定会帮。”
谢淮川:“我想找你借三百两银子,我看中了一座宅院,现在手里还差点钱。”
宋长叙没有那么多钱,家里做生意赚的钱都是许知昼在管,让谢淮川去找许知昼借钱,宋长叙想了想还是算了。
“好,哥夫,我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明日来府中把升官的事跟银票一并给你。”
谢淮川露出一个笑,“谢你了长叙。”
宋长叙:“之前我上京赶考哥夫也给了我银子,我一直记在心里。”
谢淮川却是没放在心上,“上京赶考费钱,当时我手里还算宽裕给你也无妨。”
许知辞跟许知昼关系好,谢淮川对宋长叙向来也有好感,两家人都是其乐融融。
许知昼陪着许知辞说了一阵话,看天色已晚就跟宋长叙一并回去。
他看外边有卖烤肉的,有几分馋。宋长叙一看就看出来了,他去买了十串跟许知昼平分。
“晚上就是容易饿。”许知昼吃着烤肉振振有词。
宋长叙心里想着事对许知昼的话也认可,到了家里,宋长叙盥洗后瞧见许知昼已经在床上打呵欠了。
他忙不迭道:“知昼有件事要你帮忙。”
许知昼鼓了鼓腮帮子,“那你快说,我已经犯困了。睡觉睡不好,对我跟孩子都不好。”
宋长叙:“哥夫想买房子还差三百两,找我借三百两银子。”
许知昼哪里不借的道理,谢淮川住的好,他大哥就住的好。他起身转身出了门半晌拿了四张一百两的银票。
宋长叙:“……”
没想到许知昼是把钱藏在外边的,他还是太天真了,他一般都把钱藏在卧室里。
“给你四百两,还有一百两还能应应急,置办点新家具。”许知昼把钱塞给宋长叙,转身就扯着被褥睡了。
他夫郎想的还真周到。
宋长叙把银票收好,吹了蜡烛上床,知昼还是很好说话的,是一个善良的人。
宋长叙满腹柔情。
.
宋长叙去上值时,他让丁敏德帮他去吏部打探消息。丁敏德在吏部多年,再加上现在他们都知道他是宋长叙身边的人,打听消息还是容易。
他把翰林院的文书批阅了一半,丁敏德就把来龙去脉打听清楚了。
“大人,听说宫里举办宴会时,千岁顺嘴提了一句谢大人是可造之材被众官眷听见了,兵部尚书夫人俨然在其中,可能就因此提拔了谢大人。”
萧玉容马上就要生产了,平景帝去凤阳宫去的越发的勤快,朝中有人劝陛下纳妃进宫伺候,陛下没有应声反而转移了话题。
幸好萧家现在不是外戚势力,不然朝中的大臣又要吵翻天。
独宠一人对于皇帝而言这是没可能的,毕竟家中有皇位要继承,朝臣们也想自家孩子进宫后生下皇子,帮助家族更上一层。
平景帝对此丝毫没有兴趣,他把宋长叙给他提的建议落实,现在国库已经不亏空了,在吏治上还要再接再厉,精简吏治。
有些靠着祖辈荫庇的人也该清除出去,能者上位了。另外他把宋长叙调到翰林院也是有自己的心思,一般闲置的人才都会塞到翰林院,这些翰林到底几斤几两,平景帝不知道,所以该怎么用人他也不知道。
他希望把一些吃闲饭的人都从朝廷清除出去,留下能干实事的。
平景帝正在盘龙殿批奏折,突然从凤阳宫方向跑来一个小宫人,她来到盘龙殿门前。
殿门外的小太监正打算问她为何跑的这么急。
“千岁要生了!”
小太监脸色一变。他还想小宫人为什么跑,轮到他时,他比谁都跑的快。
他气喘吁吁的跑到平景帝面前,来福心道不好。
“陛下,千岁要生了!”
平景帝立马起身去凤阳宫。
皇城里风雨欲来,千岁生子的事立马传遍皇宫,内阁中的刘忘生批改奏折,而后手指一顿就没有其他的话。
要看萧玉容这一胎是男还是女,或者是哥儿。若是皇子宁兴朝就后继有人,若是哥儿和公主,那么哪怕是陛下也要以江山为重,广纳妃子进宫为皇室添嗣。
宋长叙批完折子出门透气的时候听见他们在说千岁生子的事,他是一点都猜不到的,毕竟在原著中这个孩子根本就没机会出生。
他透口气在翰林那边走了走,翰林们没有说话,开始忙手里的事。他们最近接了一个册子要编纂一本关于宁兴朝的书籍,如今看样子他们做的懒散。
宋长叙习惯去看自己以前坐的位置,他瞧见一个年轻一些的翰林正在认真看书,宋长叙被吸引了目光。
看模样跟他的年纪差不多大,该是从庶常馆来的二甲进士,宋长叙放轻脚步悄悄的站在那人的后面。
杨翰林一边看书一边把书籍重要的部分记在自己的册子里,他是有些笨,记忆也差,所以笨鸟先飞,记忆差就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然后反复看就好了。
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做事。
宋长叙走近,“你在看什么?”
杨翰林有些被突然冒出来的宋长叙吓到了,他噌的一身站起来,手指颤抖拱手:“见,见过宋大人,下官在看前代编纂的历史,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借鉴的地方。”
看见杨翰林战战兢兢的模样,宋长叙本意是没有吓他的意思,可瞧见他的行为,心里有些微妙,还有几分愉悦。
懂了,这就是作为上官站在下属背后抓包的欢愉。
“你做的很认真,你在编写史书么?”
杨翰林啊了一声没想到宋长叙问的这么细,他小声说道:“回宋大人的话,我,我只负责等他们的书写好后写目录。”
宋长叙看着他桌子的记录本,他笑道:“我可以看看么?”
杨翰林拘谨的点点头。
宋长叙看了他的记录,发现他有点强迫症也很认真,“这样,你跟他们一起编纂这册书,我很看好你,你好好干。”
宋长叙想着学着以前的上官,鼓励的拍了拍杨翰林的肩膀。
杨翰林更加脸红和腼腆了,他忙不迭应声,意识到宋长叙说的话,眼中一亮。
“谢宋大人赏识。”
宋长叙笑着回到自己的办公场所,杨翰林等宋长叙走后,他拿着自己本子惊魂未定的坐下来。
他没想到得到了宋长叙的赏识,他挺喜欢编书的。
有同僚问道:“宋大人这么大一个人走过来,你没有意识到么?”
杨翰林解释:“看的入迷了,没有注意到宋大人过来了。”
同僚说道:“你运气真好,这样就被宋大人看中了,编纂这册书是陛下钦点的,若是这册书编好了,你的功劳就大了,没准以后这册书是跟宁兴朝联系在一起,毕竟是编写宁兴朝的历史。”